男子,憨厚的對尾生笑了笑。老人家說:“這地方屬魯地,魯家灣村,我家複姓公輸,這是我兒子賢,剛才那個是小孫子。”
桌子上三四個菜,還特地殺了一隻雞。尾生餓壞了,吃了四碗飯,陪公輸爺喝了二兩酒。尾生告訴公輸爺自己是費邑人氏,孤兒,從小寄養在叔叔家,後來在一個貴族家中做門客,只說是趕路不慎落水,隱去了約會一事。
吃完飯,公輸爺從屋裡抱出一座琴,對尾生說:“賢兒把你從河裡撈上來時,你抱著它的。”
尾生接過琴,這琴竟然水浸不濁,比普通琴身略大而輕,長約四尺,寬約九寸,厚約三寸,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為玉石加天蠶絲所制,千年桐木所做,表面泛著溫柔的白色光芒,輕撫琴絃微微聲出,聲音淡雅幽遠,溫柔敦厚,卻又透著一股神聖令人不可侵犯的尊嚴,讓人聽了感到異常舒服卻又肅然起敬。
尾生知道這是一座難得的好琴,露出愛慕之情,轉頭卻對公輸爺說:“這不是我的,請您保管吧。”
公輸爺很豁達,笑著對尾生說:“你留著吧,我們家沒有人會彈琴,況且從河裡撈起你時,你緊緊地抱著它,準確的說是它救了你的命。哈哈,我兒子費了好大勁才把你倆分開,既然你和這琴有緣,又何必拂了天意?”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第四章 譜春曲
尾生在魯家灣住了下來,公輸家世代是工匠,尾生就跟在公輸賢的後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閒暇之餘,撫弄琴絃或者教賢的兒子識字,生活很是愜意,他也慢慢地從失落的情感中走出來。
這一天清晨,尾生起了個大早,來到河邊,看著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尾生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觸景生情地念道:“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尾生作曲之心油然而生,隨即飛快地迴轉公輸家,整冠置琴,彈撥出一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清新流暢的《春曲》。
這一情景恰好被來找公輸賢商討工程的陽越碰見——季氏家臣陽虎的弟弟。當尾生的名氣越來越大,遠近鄉村和城鎮的文人雅士紛紛來聆聽觀摩,陽越也派人登門找過尾生,讓他獻琴,尾生不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第五章 殉琴
陽虎執政的幾年間,魯國非常不太平,齊景公圖謀霸業,鼓動平時對晉國不滿的諸侯們聯合起來反對晉國。魯國與晉國世代交好,又與齊國是近鄰,不想插手這些大國爭霸。但是齊景公要拉魯國入夥以壯大聲勢。
陽虎既要聽從齊國的號召,又害怕晉國人,更害怕三桓從中作梗自己位子不保。隨著三桓後人年齡的增長,三桓逐漸抬頭,陽虎坐不住了,決定聯合被三桓所排擠不受重用的貴族,以季孫寤取代季恆子成為季氏的宗主,以叔孫輒頂替叔孫州仇為叔孫氏宗主,自己則瞄準孟懿子的位置,在季孫寤與叔孫輒的幫助下,取締孟氏。
陽虎為了掩飾政治軍事上的行動,宣佈在全魯境內徵樂,明是招賢納士,暗則結黨營私,收買人心,排除異己。陽越早知尾生的名琴,於是派出一支人馬奪琴。這一日,尾生正在園內撫琴,一隻烏鴉落在牆頭嘶叫,園外聲音吵雜,知道大事不好,於是抱琴撞牆而死。陽越的人馬進園看到琴毀人亡,氣急敗壞。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第六章 魯班
書生殉琴的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魯國,一個叫魯家灣的地方,那悲壯的一幕深深地印在了公輸賢小兒子的心裡,這一機緣巧合也成就了他千古美名。
當人們為死者而泣,為痴情感嘆,將書生埋葬後,小男孩悄悄收起斷琴,他決定無論如何要修好它。他用糯米湯汁和上黏土製成粘劑,將斷琴粘合,再用花汁著色,置於炭火上烘烤。
從此,小男孩對木工活計產生濃厚興趣,上終南山拜師學藝,小男孩字公輸,名般,同班,因是魯國人,後人稱他“魯班”,就是泥瓦木匠的尊祖。
後記一公元前502年10月間,陽虎指揮手下挾持季恆子赴宴,準備殺害季恆子。被囚禁三年的季恆子敏感的意識到這是陰謀,策反了駕車的兵卒,路過孟氏家門時,馬車立刻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