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章 表明心意

大宋朝堂針對南陵溫的議論還在繼續! 看到一個毛頭小子,要滿朝文武稍安勿躁,富彥國忍不住了,他繼續開噴: “新科進士,你把話說的太滿了,就算是諸葛孔明在世,算無遺策,但也是奈何不了天命,最後三國還是歸於魏晉!” 南陵溫說:“多謝樞密使的提醒,我本就是盡人事、安天命的心態!” 鄧綰要找回場子,他以退為進的說: “竟然新科進士是如此人才,我肯定同意他被提拔,不過要等西夏那邊傳來訊息,李元昊已許久未出現,想必馬上就會收到其死訊,那時候便是南進士提拔之時!” 李元昊何時死去,誰也無法預測,但南陵溫的《平戎策》裡已有這樣的規劃,鄧綰如此算一說,算是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反對提拔的南陵溫的的人,都跟著附議,一時間內,連支援南陵溫的官員也不好發聲。 但偏偏老天要幫助南陵溫,大家正在竊竊私語時,一個太監給皇帝遞上了五百里加急信件。 皇帝看完後,龍顏大悅,中書和樞密院等依次傳遞,最後連南陵溫也知道了內容: 西夏王子李寧令哥夜入王宮,持刀削掉李元昊鼻子,元昊流血而亡,王子最終也因為以下犯上,被沒藏訛龐率軍誅殺。 有感於大宋朝廷除掉心中大患,大臣們一個個都興高采烈,手舞足蹈,這片刻的時間裡,整個朝堂都忘記了禮節。 副相韓稚圭還算冷靜,他清楚李元昊的死只是解恨,未能左右西夏與大宋的局勢,後面要發生何事還很難預測。 左右顧之,但見南陵溫也是一臉冷靜的表情,韓稚圭便專程走到他身邊問: “李元昊已死,你必定高升,為何不見半點喜色於臉?” 南陵溫說:“李寧令哥是親近大宋的,如今西夏國肯定是冊立李元昊最小的兒子李諒祚為皇帝,皇帝尚幼,大權必然把握在沒藏太后以及他家族手裡,這些人可全都是好戰分子!” 韓稚圭不由的皺緊了眉頭,早年他和范仲淹一起鎮守西夏,知道南陵溫此話非危言聳聽,便回應: “按照協議,李諒祚的冊封必定要得到宋、遼二國都同意,他們會派人來汴梁報信,你到時候可以問詢下西夏境內的情況!” 南陵溫說:“感謝韓相提醒,我也有一建議,西夏新王登基,以沒藏家族的性格,必然以發動戰爭來鞏固自己的實力,還望樞密院下令,要邊界地區加強警備!” 韓稚圭說:“我也正有此意,你是館閣的人員,也可以直接上書皇帝,你回去寫一份詳細的建議,到時候我跟著籤個名吧!” 南陵溫眼睛一亮,這可是對自己極大的信任,他立馬嚴肅的回答: “一定不辱使命!” 韓相笑著說:“我還是喜歡你驕傲不馴的樣子,不過接觸下來,你比我想象中更外圓內方,是個可造之材,以後多來我府上陪老夫喝酒吧!” 南陵溫笑著說:“一定,一定!” 談笑間,皇帝和大臣們的高興勁已過,冷靜下來後,有人提問: “接下來,樞密院對西夏的策略是否會改變?” 富彥國立馬回應: “不可改變,我必須承認,透過新科進士的提醒,我已重新理解西夏其實是遼人與大宋國力爭鬥的地方,隨時會狼煙再起。 尤其是對方權力更迭到時候,說不定會偷襲邊境來轉移內部矛盾!” 南陵溫給富彥國投去讚賞的目光,他應和著: “陛下,李元昊的死訊,已確認了我有入館閣的資格,所謂當仁不讓,我以一個準校書郎附議樞密使大人的提議!大宋應該加強邊境守備,而不是對夏人有任何幻想!” 至此,已沒有人再提出反對意見,鄧綰因為有言在先,不能再打臉自己,只得暫時壓抑住不滿,恭迎一位後生上位。 …… 上任三個月內,南陵溫在館閣內每日便只是博覽群書,不管任何政事。 有次皇帝專門要他草擬聖旨,按慣例,作為起草人,一般都會附上自己的一點見解,但南陵溫絕口不提,這點讓所有人都好奇。 他的頂頭上司是制誥王介甫,當日在朝廷目睹南陵溫的發言後,已在心中對他十分讚賞,見南陵溫連續三個月都不發表意見,又開始懷疑,他到底是個十分沉穩的人或者僅僅是碰巧走運,當天在大殿賣弄著肚子裡的唯一墨水。 為了一探究竟,王介甫決定親自一試,他當然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 按照規定,館閣裡校書郎的職位便如同諫官一樣,三個月內要是沒有提出任何意見便是失職,王介甫假定南陵溫不懂這個規矩,便在一次交接書籍時,故意提醒他。 見南陵溫還是一副若無其事的表情,王介甫傾向於此人是個沉著冷靜的人,絕對早有對策,愛才心切下,他先敞開了自己的心懷。 王介甫說:“白居易有首詩歌《中隱》,不知校書郎拜讀過否?” 南陵溫沒有熟讀過全詩,但他知道前幾句,立馬張口就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