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夢中傳授的長生仙道。
但皇帝已經激動不已,能讓仙人在夢中現身授道,薛葉是真正有仙緣之人。
正是如此,皇帝對待薛葉的態度極為鄭重。
一離開後,皇帝就親筆寫下聖旨,封薛葉為真人,還特地讓人在宮中修建道觀。將薛葉留在宮中,不就是希望能多多沾上一點仙氣,也能有機會聆聽長生仙道。
再不濟也能與薛葉,與授道的那位仙人結下善緣。
傳下聖旨的皇帝心滿意足。
這時有人稟告長公主之事,問該如何處置。
皇帝有時也涼薄得很,因為事關他的生死,當即就命人押下他的親生皇妹,哪怕還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又因為重視疑似仙人高徒的事,也就更加漠不關心,只派人去審問,是什麼結果也丟在一邊沒空去問。
也正是這樣涼薄的態度,令素來高傲跋扈的長公主也熬不住了。
起初她還能仗著公主之尊,那些審問的人也不敢對她怎麼樣,甚至還想好了各種說詞撇清關係脫罪。但等到皇兄不聞不問,如同將她遺忘了一般,長公主才知道事情不妙。
能風光尊貴這麼多年,長公主靠得也是隨情勢而變,她也知道她的那位皇兄是什麼樣的人,不怕他重視,就怕他不管不問,也就是說皇帝根本不在意她的生死了。
長公主招認那宮女是她安插在皇后宮裡的人,但那是想弄死薛葉的,她絕對不敢謀害皇兄,而且陛下入口的茶都是經人驗過,為什麼陛下會中毒,她也不知曉。
這就是長公主的招供。
然而皇帝聽了之後也只是擺了擺手,中毒的事已經不重要了,他現在不僅無恙,還得以結識薛葉這樣身懷仙緣之人。
另外即便長公主害的不是他,而是薛葉,那就更不能輕易容忍了。
皇帝可不希望因為這件事,令仙人高徒對他生了芥蒂之心。
於是下令以意圖謀害皇帝的罪名,賜長公主鴆酒。
長公主的話,皇帝沒有全然相信,但若說長公主沒有害他的動機,他也是不信的,皇帝不是不知道,長公主與皇后關係親密,更有意與太子結親,試問若是他駕崩,太子不就能繼位了。
皇帝會想到這,還是因為另一件事,那就是太子與薛葉的關係。
之前京城中都傳太子與她過從甚密。
在內衛查到的情報中,也有太子格外關注薛葉,甚至經常去伯府見她。
放在過去,皇帝只當是兒女之情,但在見識過了薛葉的‘仙術’後,皇帝心中忍不住生出了這樣的懷疑。
難道太子早就知道薛葉身懷仙緣,與眾不同?
君王本就多疑,但皇帝不會去問薛葉。
薛真人已經同他說,之前為救他耗費了不少靈氣,需要靜心修煉一段時日。
皇帝還十分大方地道,宮中內庫任薛真人予取予求。
即便有什麼事,皇帝也不會立刻去打擾薛葉。
所以他直接召來了太子。
太子褚賢對薛葉搖身一變成了薛真人的事仍是感到猝不及防,沒想到下一刻,就被父皇宣召了。
“兒臣拜見父皇。”太子恭謹行禮道。
皇帝直截了當地問道,“你與薛真人是何關係?”
太子也不知該如何回答。若是之前,他也好答,直接說他心慕於薛葉就行了。但現在父皇封薛葉為清源真人,真人二字可不是什麼隨便的稱號。普天之下也能被這樣尊稱的也不足一掌之數。
這般躑躅的態度,令皇帝更加心生疑竇,認定了太子有事隱瞞於他。
皇帝語氣微涼,“你母后說你鍾情於她,甚至為她向你母后求情。”
誰讓太子褚賢把對薛葉的偏愛關注弄得大張旗鼓,以致於他現在也只能硬著頭皮應道,“此事不假。”
皇帝微眯了眯眼,“那不知你喜歡她何處?”
細細想來,太子對薛葉的關注也的確有頗多蹊蹺之處,恐怕是知道了薛葉得仙人授道,所特意接近她,與她親近。但太子竟然瞞下此事,甚至不曾告訴他這個父皇,看來太子還真是心大啊。
“薛姑娘雖然容貌家世都不出眾,但她性情特別,令兒臣傾心。”
太子斟酌著措辭道,他也不好解釋,總不能將重生之事暴露出來,還未等他繼續深情一番,皇帝就直接沉聲道,“縱是你再喜歡她,也到此為止。”
“日後,你就莫打擾薛真人了。”皇帝的語氣已經變得非常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