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政府的三十多個部長中,最受桂國三大勢力關注的,便是國防部長一職了。畢竟國防部長可相當於舊制度中的大元帥,一旦領兵在手,“將在外軍令可有所不受”,掌控了國防部長,可就掌握一定的兵權,這對軍事力量被嚴重限制的桂族和四族來說,更是極為重要。因此,為了爭奪這一職位的人選,桂族、四族與藍星自治團你爭我奪,明爭暗鬥了數個星期之久。
不過,共和國的國防部部長也不可能為某個勢力服務,或聽從與某個勢力,在共和國體制內,作為統帥三軍的人物,國防部長一職不但要平衡三大勢力的相互作用,更要承擔起三大軍隊整合的重要職責。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三大勢力的人各作出一定的讓步,終於做出妥協,三方誰都沒有派人擔任國防部長一職,而是選擇了處於中立的實力,由桂國南部世族聯盟選派的三軍統帥張天德來擔任這一職位。
張天德雖然本人威望和修為都不高,但其作為獨立於三大勢力之外的人,加上本人在世族聯盟也有很強的統籌能力,在反擊越軍的戰鬥中也算是一方英雄,在桂國民眾中的威望也不低,經過三方勢力的認真篩選和各自妥協,自然是這一職位的絕佳人選。
不過,張天德雖然外表看起了頗為忠厚,卻極有行動力,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即啟動了對三大勢力軍隊的重組和合並,這可是桂國當前改革中最為難啃的硬骨頭。
雖然合併三大勢力的武裝力量、建立一支聯合軍隊一事,早就列入建國公約的條款中,但三大勢力任何一方都對於自己的軍隊被整編收編,多少有些牴觸情緒。不管是桂族的王族子弟兵,還是四族聯盟的子弟兵,就算是凡軍也有不少軍官對此表示反對。
但在藍星自治團的強大壓力下,凡軍自然不得不聽命,桂族和四族也最終也接受了接受國防部收編的命令。五萬桂族大軍、四萬四族子弟兵和二十五萬凡軍被整編成一支軍隊,這隻新生的軍隊,被命名為共和軍。
張天德大刀闊斧地對共和軍進行改革,他淘汰了大量修為較低、對共和國不夠忠誠計程車兵,只留下戰鬥意志堅定、服從性強計程車兵,這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修士軍隊。經過一番精簡,共和軍被他精簡到十萬餘人,其編制和武器裝備則完全參照凡軍的建制,成為修真與現代武器相結合的新型軍隊。
當然,為了平衡三大勢力,共和軍中也保留了大量三大勢力的軍官,唐龍、施羅德、伊萬諾夫和桂族的另外三名丹境統領,以及四族的兩名地境後期統領則被任命為共和軍的八大將軍,各統帥一支混編了三大勢力軍隊的共和軍軍團。
康奈政府啟動的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力度之大,變革之深,在桂國乃至人族大陸前所未有。改革的措施不但融入了大量的地球執政理念,更是融合了不少桂國桂族統治時期的做法,但主要還是以現代管理方式為主。
新的變革舉措,很快就讓政府中出身於桂族和四族的官員產生了極大的不適。這兩大勢力中的許多人,原本只是其所在族中養尊處優修士,平常只懂得修煉和享樂,很少動過腦子,根本沒有考慮過如何治理一個國家,許多人掌管的部門,出現了難以開展工作的現象。
而兩大勢力中這些人的“無能”,恰恰給予了藍星自治團控制國家權力的機會。因為兩大勢力的人不懂管理,又無法管理,便不得不依賴懂得管理的藍星自治團任命的新式官員,權力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藍星自治團手中。在公約會的暗中操控下,幾乎每一個部門的決策和落實都出自自治團成員之手,兩大勢力的人因為不懂“業務”,完全被架空在一旁。
在名義上,凡修黨因為在國會贏得了多數黨,是國家的執政黨,其他兩大黨作為在野黨和參政黨,同樣擁有不少的權力。但因為掌握行政權力,在藍星自治團的操作下,整個共和國的權力卻是是掌控在自治團的核心--藍星自治團公約會手中。
自治團眾人非常明白,雖然他們已經成功地建立了共和國,但不管是桂族還是四族,都不會那麼容易地接受共和國的現代制度,他們只有牢牢把握住國家的權力,才能壓制住這兩大勢力,共和國制度才能長久地鞏固下去。
而壓制住兩大勢力的重要支柱,便是自治團修真第一人,林達!如何抱住林達的特殊地位,便是自治團繼續考慮的事。
在康奈的提議下,國會很快很透過一項決議,授予林達為凡修共和國護國大法師的榮譽稱號!這樣,共和國在原王族桂王死後,終於有了一名能夠掌控全國的第一修士。林達的存在,不但死死壓制住國內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