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章 武進士的前途

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在沒有硬筆出現以前的時代,幾乎在每個有讀書人的家庭中都是必備之物,雖然用度不小,但還侷限於識文斷字的人群中抄寫之用,而且很貴,尋常百姓不認字的一輩子也摸不著邊。

當五代往後,特別是印刷術自唐代中期發展成熟之後,大量的書籍刊印出來,一改過去靠人工抄書的緩慢弊端,書刊真正的從高門大院的藏書閣裡,走向尋常百姓家,印刷成本因印刷技術從雕版印刷向活字印刷的不斷進步,逐漸降低,書籍越來越便宜,看書讀書不再是門閥專利,小康之家也能買上一兩本教導子弟。

書好賣了,帶動了另一個產業的興旺---紙坊。

隨著社會對紙張的需求越來越大,紙坊這種技術性很強的作坊也越開越多,各種上等好紙流行於世,文寶齋中紙張櫃檯玲琅滿目,洛陽紙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紙作為一個產業,開始出現在商業舞臺上,它興旺的基礎是溫飽有餘的盛世,大家衣食豐足,有了餘錢,就會產生豐富精神的客觀需要,讀書看書當然是最好的途徑,南宋富足,江浙一帶奢靡之風橫行,走在街上掉下一塊磚頭就會砸中五個讀書人,各類文會絡繹不絕,多少書院如春花氾濫,形成了宋代最為璀璨的文化氛圍。

文人揮灑筆墨,當然喜歡用好紙,上好的紙白皙如美人肌膚,順滑如錦繡綢緞,吸墨飽滿,凝而不散,軟筆落紙如龍蛇入水,運筆流暢而不窒怠,一篇文章寫成迎風一攬,墨跡不落字字清晰即為最上乘的紙。

賽文魁就是這種好紙。

也許要差一點點,畢竟大批次的生產難免會影響質量,不過貴在價格低廉,比市面上同品質的紙張要便宜一半以上,別人一令一貫它只要半貫,還收鐵錢,如何不讓人喜愛?

瑞福祥在前期的廣告之後,開始收穫紅利,短短的一個月裡,就佔據合州三縣的廣袤市場,周圍左近的州縣紙商都過來購買,一訂就是一船,如果不是因為資訊傳播速度和交通條件的限制,賽文魁的影響力會遠遠擴散,大概益州路都會受到衝擊。

不過長孫弘一點不著急,他總是對冉大器講:“不要急,慢慢來,快了有快了的弊端,我們生產跟不上,打出了名氣卻佔不了市場,讓別人反應過來,想出法子來反制,總是讓我們要花精力去化解的,慢慢來,我們紙坊擴張也要花時間,慢一點有好處。”

冉大器容光煥發的笑著,答應著,轉過頭去就一個勁的催促工匠加快手腳,他認為,長孫弘點子不少,也很聰明,算得上自己見過的最厲害的人物,但人無完人,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這小子忒不愛錢了!

金光閃閃的財路啊,居然要慢慢來,這不是要讓人抱著金山發呆嗎?商人怎麼可以這樣?這樣是要遭天譴的!

他用第一個月的收入,盤下了隔壁的一間院子,打通了牆壁,把紙坊擴張過去,新築了五個漿池,加上原來的,漿池的規模足足達到十個,這是潼川路都排得上號巨大的紙坊了,好像還沒有聽說別的地有同等大小的。

冉大器在後院紙坊旁邊,新建了一個賬房,每日的收入就放在裡面,高薪請的護院嚴密把守,鐵門銅窗,防著賊子惦記。他每天打烊後,都會呆在裡面一段時間,躺在一貫貫銅錢組成的銅床上樂呵。

金銀窩裡最逍遙,冉大器感受到了這種歡暢。

紙坊裡的夥計、工匠、雜役,都從中得了好處,工錢翻番,每逢年節還會發點肉食布料,吝嗇的冉大器似乎不會這麼幹,那麼必定是那位和藹的二東家長孫小哥的意思了,大夥都很高興,覺得進瑞福祥做工簡直是前世修來的福分,更為有了二東家這位點石成金的金主而慶幸,要知道,二東家沒來之前,瑞福祥已經開始拖欠工錢,有關張的跡象了。

對這位年齡比自己家孩子大不了多少的年輕東家,人人都很尊重,而且長孫弘識文斷字,文采斐然,聽說有兩首詞作在城裡廣為流傳,連知州大人和轉運使大人都首肯,將來一定不可限量。

人們的尊敬,長孫弘倒沒有特別的感覺。

每天該吃吃、該睡睡,早上起床與李家三兄弟一道去書院,下午散學如果周朗不纏著自己聊知行合一的東東,他就去紙坊,狗子也被他帶了去,跟著賬房先生學習,閒暇時教授這個農家小子的阿拉伯數字記賬法新穎無比,狗子人雖憨厚,卻不是愚笨,只要給他合適的教育同樣能夠表現出過人的長處,他的長處,就是記憶力。

超強的記憶力加上阿拉伯數字,把賬房先生看得一愣一愣的,好幾次嚷著不教了,說狗子的方法都是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