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章 他會不會去

接下來的兩天裡,長孫弘變得老實了,天天準時與李家三兄弟一同去書院,規規矩矩的上課,認認真真的聽講,在矮几後面跪坐得無比端正,周夫子講課時也聽得仔細,有時還舉手發問,頗有三好學生的樣子,讓周夫子連連點頭。

“長孫弘,這次的文會,知縣知州都要來,聽說連監司帥司的長官也會賞臉,這是十年來鮮有的盛況,極為難得。”中午散課後的空隙裡,周夫子留下長孫弘,叮囑道:“你雖有魏翁的推薦信,解試問題不大,但人要有本事在身,才不會為人所輕視,魏翁於你推薦,也擔了干係,你且不要懈怠,讓別人以為魏翁徇私,推薦庸人,即汙了自己名聲,也丟了魏翁臉面。”

“學生省得了。”長孫弘很興奮,問:“監司帥司的人也要來?那這次文會豈不是僅僅合州一地的事,影響力會擴散到整個潼川府路?”

“不止啊。”周夫子擼著下巴上的白鬍子:“監司和帥司掌川中四路,與別處不同,川中四路因為地勢封閉,自成一體,又緊鄰夏國邊境,轉運使司和制置使司沒有每一路都設一處,而是四路統掌,如果能抓住這次機會,讓他們高看一等,就等於在四路學子中佔了先手,吏部會試的時候,也能佔些起手。”

長孫弘恍然大悟,對南宋複雜的官職管轄,他並不是十分清楚,周夫子的解釋讓他明白過來,原來四川一地,雖分四路,卻是制置使一人大權獨攬,統掌軍政,而轉運使也管四路財政,這兩人比四路分設的刑獄司權利要大得多。

他喜的抓耳搔腮,這回運氣好,如果賽文魁在文會上一炮打響,能直供監司帥司,這廣告就打得呱呱叫,文會上若能蒙某個大佬讚譽一聲,傳出去瑞福祥的紙還不大賣?這年頭的名人效應遠遠超出後人想象,春秋戰國時西施皺皺眉頭都能在社會上掀起一場模仿潮流,效果就可想而知。

刻板的周夫子哪裡知道長孫弘在想些什麼,他還以為這少年高興得臉皮抽搐是因為聽到自己說的訊息,想在眾高官面前展示才華,於是欣慰的又道:“制置使即帥司,轉運使即監司,兩處衙門轄各地州府,即有考核屬官之責,又有收捐納糧之職,他們說一句話,比京城裡的御史效果還好,你在文會上,要盡力表現,脫穎而出,文會雖不是解試,卻從某種意義上說,比解試還重要,你要明白。”

“解試不是要蒙名字閱卷嗎?”長孫弘不解,道:“監司帥司還能插手?”

周夫子瞪他一眼,把鬍子揚一揚:“官場中的事,你個小孩還得多去了解,解試是省試,各地自行閱卷,箇中事情,自己去想!”

點到即止,長孫弘心頭雪亮,這他媽比後世的高考要汙得多啊!

周夫子也不在這個問題多說,又給他講解文會流程,原來這冬季文會,的確是模仿春試的規制,共分三場。

第一場比經義,也就是問答題,由組織者選取四書中的某一段提問,學生們作答,這場考的無非是背誦,只要把聖人註解答出來,就不會有錯。

第二場考詞賦,一般是現場出了題目,學生們立刻作一首詞或賦,當即由眾人點評,這個就比較難,詞賦既要優美,又要附和題目,考的是過硬的功底,想要借槍手提前做好拿來過關很難。

第三場則是策論,也就是議論文。同樣有個題目,選的是時下比較重要的政治性事件,要學生們對此展開評論,提出觀點,闡明條理。這一場最為考驗人的水平,策論不能泛泛而談,而要寫出自己的論據和論點,切中要害。

三場下來,拔尖者就會被選出來,由在場最大的官員給予褒獎,一般是給點實物獎賞,錢財不多,卻貴在讓大家記住了你的名字,只要解試時不會過分的失常,一般來說就能順利透過,等於拿到了一張通往會試的入場券。

川中四路人口眾多,讀書人更多如牛毛,一場解試人頭攢動,水洩不通。合州一地的文會能驚動四路監司帥司,當然與這裡曾經是周敦頤呆過的地方有莫大關係。

魏了翁在川中為政,大力推廣理學,四路讀書成風,文氣鼎盛,周敦頤貴為理學大家,當然被推崇備至,如今雖然魏了翁被貶,但風氣已成,宋朝又以文為尊,經過度宗理宗兩朝時中央政府向全國的理學鋪路,合州赫然成為了西南理學聖地般的地方,故而合州雖小,卻是吸引了大批文士集中,每次文會,都有別的地方文人觀摩,算是川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文會。監司帥司為體現對文人的重視,多次前來也並不意外。

長孫弘大致明白了流程與規則,心裡卻並不是十分在意,能不能過解試根本就不重要,難道要真如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