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說是一座大花園城市,塔和農村小屋、農田一望無際。在這一片外圍有兩萬多戶人家,與城市和近郊人口加在一起共達三十多萬人,都屬同一片城市管理。”
郭居靜證實利瑪竇所寫的三十萬人口並非上海縣全部人口,而是僅在上海城中及城牆外近郊居住的人口。
上海一縣的實際人口在百萬人左右。
魏公公這人好實事求是,所以專門派人調取了上海縣誌和松江府志,兩份地方誌表明,在大明洪武二十四年,上海縣人口就有五十萬餘。
雖然在萬曆元年的時候,朝廷將上海縣的三個鄉劃分出去建立了青浦縣,但上海縣餘下人口數量也肯定是在百萬以上的。
劃分新縣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上海縣人口太多,導致地方難以管理,不得不別立新縣。
而上海只是松江府所屬的一個縣,由此可見松江府人口是遠超遼東如今的四百萬的。
一個揚州五六百萬人口,一個松江又是幾百萬,還有那蘇州、常州、應天等等,毫不誇張的說,明朝僅江南這一片區域人口數量就多達數千萬。
那麼,專家們怎麼說明朝就六千萬人口的,人都叫他們吃了?
當然,明代隱戶也是重大原因,因為投獻的原因,明朝官方統計的人口如果是一千萬,那麼隱戶至少三千萬。
這也是有一些研究表明明代人口近兩億的原因。
一比三,是明朝人口資料的特點,也是亡國的原因。
大量的隱戶根本不被計為賦稅丁口,只是士紳們的掙錢機器,國家焉能不出事。
兩億,這個資料,公公也不認可。
它認可的資料是至少三億。
因為,偽清到了亡國時,實際控制區域比明朝還要小,它怎麼就有四億人口,明朝就沒有呢?
可耕種土地,大家都是一樣的。甚至明朝比滿清多了遼東這一塊。滿清的東北,是禁止漢人入內居住的,所以農耕和糧食產出等於零。
新疆、西藏、蒙古這一塊,雙方也一樣等於零。統計這兩塊的人口,最多也就三四百萬而矣。
對這三地區的統治手段,明清也幾乎沒什麼不同,雙方都有駐兵,都有相應的手段。
所以,最後談糧食,還是談明朝關內這一塊。
什麼紅薯、玉米之類的作物多養活無數人,聽聽而矣。
在沒有天災的時候,明朝人面潤紅色,清朝人面瓜菜色。地瓜這玩意明朝引進過來是用來餵豬的。
明清兩代哪怕到了公公前世,主要糧食作物還是大米和小麥!
所以,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糧食產出,明代還多了發達的作坊經濟,並且有時斷時續的海貿,怎麼明代人口就不如偽清,甚至只有偽清的幾分之一呢。
原因嘛,動屁股想也知道。
幸運的是,公公把“大清”弄成了自家表字,世上從此只有魏大清,沒有愛大清了。
但是,遼東現在的人口問題還是很嚴重的。
太少,太少!
一個相當於關內三到五省區域面積的遼東都司,兩百年下來才三百多萬漢人,問題出在哪。
不是東北的土地不適宜耕種,而是“邊疆”這一概念導致了關外得不到大的發展。
本質上,就是蒙古和女真人的問題。
女真人,公公解決了,蒙古人,公公也準備著手了。
現在關外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是時候在農業生產大運動開展同時,向帝國每個角落的人民發出“來吧”的呼喚了!
“人口,是一個地區富裕的基礎,也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沒有人口,就屁也談不上。”
“咱家在此可以公開說一句,關外改土歸流,設省設府設縣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止不了,誰也不能阻止!”
“誰敢阻止,誰就是與我們關外人民為敵,與我們偉大的皇軍為敵!”
“所以,正如經略大人講的,你們這些人就是將來各省各府各縣的官,這個官吶,一定要能辦事,咱家不怕你們貪,咱家怕的是你們不貪!”
“不過貪可以,但你們要是沒把事給咱家辦起來,咱家就要你們的命!”
“從今天起,你們就動員起來,我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什麼手段,總之,三年內,遼東人口要翻一翻。”
“什麼?有錢的過得好的不肯來?他們不肯來,沒錢的沒地的,日子過不下去的能不能來嘛?”
“去陝西、去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