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張誠的視線落在尚在的一本的奏疏上,萬曆哼了一聲:“誰的?”
張誠躬身道:“回皇爺,是山西巡撫魏養蒙的。”
“魏養蒙的?”
萬曆眉頭愣了下,對這位山西巡撫,他可是一肚子意見。
……
魏養蒙是河南洛陽人,進士出身,初授知縣,後任參議。十年前曾參與播州之役,任湖廣路監軍,指揮攻克海龍屯。六年前,以兵部左侍郎的職銜巡撫山西。
山西地瘠民貧,百姓負擔重,魏養蒙上任便奏免了平陽縣歲額站銀八萬,接著又奏除了雁門、平定軍士拖欠屯墾的田稅,並把逃亡的軍士召集起來,讓他們恢復舊業。
他還大張旗鼓地在全省裁減幕府的歲貢及州縣的冗費,把餘出來的數萬銀子,拿來建哨所修堡壘,屯糧買馬。
自己則布衣蔬食清廉如水,家中事事節省,省出來的俸祿大多拿出修路賑災。故而晉中士民齊聲讚頌:“巡撫只飲山西水呀!”
不過,魏養蒙卻對皇帝大派礦監稅使事一直深慮。
“內監不得干預朝事,犯者斬!”
這是太祖皇帝在宮門三尺高碑上鐫刻的碑文,是祖訓。當今皇帝急於斂財,居然連祖宗的箴言都不顧了。
魏養蒙很是憤慨。
在他看來,那些趨走使役的閹割之人,懂得什麼叫禮儀廉恥,什麼叫君為船、民為水,民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道理,像這樣聽憑他們禍害下去,豈不要下大『亂』,『逼』民造反?
愈想愈覺得後果嚴重,便上疏給皇帝,指陳時政缺失,稅使馬堂、高淮等系無賴『奸』人,都是些吮膏血以自肥的人,皇上不輕易賜官,為何賦予他們生殺予奪大權?
在疏中,魏養蒙還請求皇帝召還星、鄒元標等東林賢人,可皇帝一律置若罔聞。
半年前,魏養坐書桌前,回想起近年來稅使孫朝、礦監張忠等在晉惡涯案例,不由得怒氣滿胸。
先是太平縣典史武三傑,因礦監張忠途經本縣時,失於迎接又照顧欠周,竟被張忠活活杖死;
繼之有建雄縣丞李逢春,因稅使孫朝前來索錢未能如數交上,竟遭孫朝爪牙凌辱以至於斃命;
最可恨得是,孫朝為了討皇帝的歡心,居然獅子大開口,勒求三晉大地,上繳稅銀數十萬,為此孫變本加厲,在全省多次增稅,稅名五花八門,令百姓叫苦不迭。
魏養蒙心知上疏告狀,皇帝會置之不理,索『性』領著本省官員,公開抵制起稅差的橫徵暴斂,此舉讓孫朝十分惱火,他上疏告了魏養蒙的狀。
魏養蒙知道後上疏反擊,歷數孫朝的種種罪行,並表述了自己的一片報國忠心,他在疏中寫道自己為皇帝保安宗社之心,超過為自家;維繫下之心,超過為自身。
寫完,自己讀之都淚流滿面。
然而,萬曆讀了魏的奏疏,無動於衷,大臣們紛紛感到不平,為什麼孫朝的劾疏可以下發部院討論,而魏養蒙的辨疏卻被皇上留中不發?
先是吏部右侍郎馮琦,站出來為魏養蒙辯誣,接著吏部尚書李戴、都御史溫純也都極稱養蒙之賢,他們一致提出應把魏養蒙的奏疏下發,供大臣們從公評議。
萬曆不同意。
此時山西士紳聞訊後,組織百姓一批又一批趕到京城,為魏養蒙訴冤。
萬曆擔心事情鬧大,只好對孫、魏雙方都不再追究。
如今距此事已過半年,這半年山西一片平靜,魏養蒙也不曾再上過彈劾礦監稅使的奏疏,使得萬曆認為他已老實。
可,這才老實半年,突然又上書了,直覺告訴萬曆,魏養蒙這疏中肯定沒好事。
果不其然,看完之後,萬曆就氣不打一處來。
“的真是好聽,讓朕學唐太宗李世民,這李世民有什麼好學的?…脅父殺兄,哪裡是好君主?…那魏徵,大節有虧,又有何提倡的。”
張誠聽皇爺竟然這麼評有名的明君唐太宗和大大的直臣魏徵,一時嚇的不敢話。
“朕就是不聽他的,不但顧憲成不用,星他們更是不用,朕倒要看看不學李世民,朕這江山是不是就要易主了!”
萬曆越越氣,對魏養蒙,他其實是有意見,但知這人能幹,所以容他。但對於魏養蒙的要求,他卻是萬萬不答應的。
“如今用人,哪一個不是朕主張,顧憲成當年就肆言,不是朕獨斷,好生狂妄!朕罷了他,逐他出朝廷,可不曾有錯。”到這裡,問張誠,“你,那顧憲成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