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七月。
大唐第一份由行政院擬定的小報,從五月開始便從長安向大唐各個州府傳遞。
這份小報被行政院稱為,大唐政務簡報,裡面有諸多內容,全都是行政院釋出的各種訊息,比如在改組的問題上,就有李世民的親自書寫的文章,上面記錄:“……君主只有一顆心,而攻心的卻有很多人。有的以勇武力量,有的只憑口才,有的以諂諛逢迎,有的以奸詐邪惡,有的以嗜好慾望,各類人湊在一起,各自兜售自己的一套,以圖取得恩寵。君主稍有鬆懈,而接受其中的一類人,則危亡隨之而來,這便是君主行事之難吶!“
然則寫到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李世民經過幾經思考,與德才兼備者商討後得出某些治國之道,治政之策,治患之方,於是後來,這個欄目就成了一個單獨的欄目,叫做:《太宗說》
簡報中有很多欄目,大唐的發展狀況與一些流行趨勢,百姓對官員們做事的看法等等,全都經過修飾之後一一記錄,更有介紹表現好的刺史官員等,都是大批配合落實工作等等。
政務簡報一出,各個地方的官員都非常的重視,上面雖然沒有政令,可是看到其他州府都如此賣力,還被行政院點名宣傳,很多官員可都想要爭做典型。
於是一股朝氣蓬勃的積極工程開始了,倒是穩定了剛剛地方該組計程車氣低迷的狀況。
李世民非常的高興,他的文章一經問世,收到了,各個州府官員們的追捧,紛紛寫了各種奏摺恭表,大部分還有寫感言的,寫工作想法的,寫建議的,反正一時之間地方官員送過來的奏摺是平時處理政務奏摺的五倍還要多。
但是李世民很高興,這些奏摺全都被行政院整理,然後羅列出來,篩選之後在讓李世民過目。
李世民會參看然後進行指導,總結下來的文章會繼續登在簡報之中,“互動”這種形勢便從這時候開始了。
經過這麼一折騰,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元善再次受到簡報的時候,明顯比第一版內容厚實太多,看了一下,發現裡面的資訊還是很重要的。
李世民已經下旨冊封乙彌泥孰俟利泌可汗,賜姓李氏。封阿史那忠為左賢王,阿史那泥孰為右賢王,還有意將太行山以東的面積給他們作為封地,現在還沒有確定還在商量當中。
元善一看,李世民正在為解決薛延陀而做準備。
太行山以東,河套北面正是薛延陀等部落主要的棲息地,若是讓阿史那思摩去那邊,無疑是給薛延陀等部落增加壓力,兩邊勢如水火,突厥人生存法則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明擺著兩邊誰都不願意讓份的。
元善暗贊李世民好手段,利用了阿史那思摩的求生慾望,以唐人在背後支援,給他勇氣,再以薛延陀的貪婪,野心來驅使他對突厥各個部落進行攻伐,讓小部落聯合起來傾向大唐,這樣就能以小聚多,將其變成大唐的助力。
“恩,真是不錯的手段。”元善正在嘀咕的時候,有人敲門。
“進來。”姜承望手中拿和一封信函走了進來。
“藍國公,鴻臚寺的訊息,說半個月後他們會派遣職方郎中陳大德出訪高麗,從滄州到高麗讓咱們配合將人送過去。”姜承望說道。
“出訪高麗,是不是高麗出什麼事情了?”元善問道。
“最近商船回來沒有聽說出問題,職方郎中,本就是掌天下地圖及城隍、鎮戍、堡寨、烽候,及沿邊少數民族內附等事,可能是日常巡查。”姜承望道。
“恩,半個月後出訪高麗,人現在可能已經在來的途中了,咱們要好好接待一下。”元善囑咐道。
“是,這些事情就由我們來安排。”姜承望道。
陳大德,元善與此人沒什麼交集,李世民讓他過來恐怕是要去高麗探聽虛實,不知道此次探訪會有什麼樣的收穫,他拭目以待。
七月末,滄州火車站迎來了,鴻臚寺派遣過來的官員,鴻臚寺現在基本上覆雜大唐外交這一塊,陳大的是李世民欽點的官員,想必對其非常的信任。
從火車站出來,陳大的在一眾官員的簇擁下緩緩走了出來。
姜承望,高表仁都等在外面迎接。
下了火車便有人指引,陳大的五官端正,看起來挺挺憨厚的,見到一眾人都等他,便加快了腳步過來道:“下官來遲了,讓諸位久等了。”
陳大德十分客氣,與眾人見面直接擺出笑臉。
“本官是滄州刺史姜承望,這位是東海州的高表仁,你們應該不陌生吧。”姜承望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