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商人們的努力滄州的產業專案進行的非常順利,變化非常的大,這讓滄州在這幾個月裡都有成為上州的趨勢,這讓滄州刺史姜承望高興不已,要給他升官他可能現在都不會答應的,因為他心裡非常清楚如今的滄州的變化都是因為元善帶來的。
元家的三進院子內,元善正在做著人員的名面試,這幾天元家要聘請教書先生的事情已經傳開了,為此還有人從長安那邊趕過來為的就是加入到元家組建的學堂當中。
待遇非常的好,可以說整個大唐境內論教書先生的待遇這裡是最好的,但是你必須要懂得至少兩門語言,最基本的就是突厥語和漢語,是的這個學堂的建設是放置在安置區的專門給突厥人普及漢語的。
建設這個學堂不是元善心血來潮而是在這些突厥人工作的時候聽不懂漢語造成了一些小麻煩,麻煩雖小但是還要這樣下去的話可能會會引起大麻煩再說現在商人們將生意都開在安置區要是語言不通也是非常麻煩的事,好在懂得突厥語的漢人不少尤其是在邊境地區但是眼下也不可能將訊息捎到那麼遠的地方。
突厥人中也有一些人懂得漢語但大部分都是一知半解的聽懂幾句而已,於是在這種環境下元善才決定將建設這個學堂,這可不是隻需要懂得這兩種語言才行,還必須具備一些教師的能力來對突厥人普及中原文化。
這不是就此抹去突厥語言而是目前來看暫時實行雙語教育,保留了突厥人的一些文化的情況下大力的宣傳漢語以及一些思想。
“少爺休息一下吧。”在面試的空檔,綵衣端來一杯果汁放在元善的桌子前。
“外面還有多少應聘的人啊。”元善心情有些糟的問道。
“還有兩個人都是突厥人。”綵衣說道。
“等一會兒看看再說吧。”元善皺著眉頭說道,這幾天面試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突厥人,他們的漢語確實掌握的比較多可是依然達不到做教師的要求,平時也只能夠在工地上作為傳話的人來用,這可跟普及漢語的要求差的太遠了。
想想也是無奈,要不是一眾商人集體反應這個語言不通的問題,元善也不會特別在意這個事情,現在好了這些日子什麼都沒做就一直在招聘老師這個事情上用掉了很多的精力,可是效果依然不明顯。
喝了綵衣拿過來的果汁後又見了最後兩名面試者結果元善與他們之間根本就無法溝通,沒辦法直接狠心說道:“既然如此段時間是找不到這方面的人才了,只能先採用單語教學了去叫人通知姜承望讓他將滄州各縣城內願意來教書的人全都聚集到臨海區吧,三天之內至少要有五十人,有能力的讀書人也行,年齡不要超過四十歲。”
很快綵衣就將這個事情叫人傳話給姜承望,現在這個刺史與元家關係變得密切,對元家的人來說完全看不出這個刺史有架子。
刺史的辦事效率很高,三天後在臨海區元善真的見到了一群比較年輕的讀書人,只是大部分人都沒有教書經驗,都是縣城裡的一些透過鄉試的學生,因為元善需要的是年輕的所以一些有著功名的舉人之類的大部分都年約半百了根本不如何要求。
所以元善見到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年紀大的也在三十多歲左右。
這些讀書人見到元善的時候都還沒什麼反應,見到姜承望跟著一起過來都交頭接耳起來,雖然知道他們此來是為了什麼事情但是大部分人對教書可沒有經驗而且還教突厥人,這些讀書人心裡還是充滿恐懼的,因為突厥人劫掠的名聲還有彪悍的民俗作風,在這些讀書人認為他們都是蠻夷是不應該受到教化的,當然這只是他們內心的想法,站在這裡之後他們可不會表露出來,書呆子不代表他們傻。
“大家好。”元善過來後直接跟這些讀書人打了聲招呼。
立刻就受到這些讀書人的關注,不過看著他們的神情就像是如臨大敵一樣,姜承望不知道這些讀書人怎麼會這樣,但是元善隱約間似乎意識到了什麼。
很多人眼神中透漏出了畏懼之色,他們在接到通知的時候就知道想要開展學堂的事情是前僕射元善搞出來的,他們一開始都是想要拒絕的,不是因為面對突厥人感覺不自在也不是因為嫌棄突厥人是蠻夷,而是因為這個元善的對國子監血學子的“屎尿大戰”實在是太出名了以至於這個事件不但轟動整個長安,還在大唐各個州府內的學子們之間廣為流傳,很多儒家學子們對元善可是恨之入骨,可是不可否認後來的元善以一人之力就創造了幾十個朝廷官員的事情也是非常的轟動的。
這主要還是因為元善開設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