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建設臨川鎮的材料,基本都是維和步兵千辛萬苦,從臨川鎮東面的兩座建築材料生產工廠中獲取的,這些只是最基本的建築材料:水泥、砂石以及鋼筋和磚頭。
至於高階的建材,臨縣附近就沒有這樣的生產工廠,災難以前,那些材料大都集中在北方。
距離屍潮,已經過去了整整九天,除卻臨川鎮的變化,在元晶方面,由於維和步兵們每日都會在臨川鎮四周進行橫推,所以獲得的元晶越來越多。
到目前為止,除卻所有的開銷,已然突破百萬上限,達到了129萬元晶。
防線方面,東西南三面,直接推進了十公里的地域,將以臨川鎮為中心發散出去的十公里區域的喪屍,全部清剿了一遍,雖然喪屍源源不絕,根本殺不盡。
但在經過維和基地的橫掃過後,臨川鎮周圍的喪屍已然變得零零散散,就算有引屍水,也很難再聚集起之前十數萬規模的屍潮,威脅臨川鎮了。
由此,一些臨川鎮和鎮外附近小村莊的倖存者們,都敢大膽地出門去狩獵喪屍,而不用擔心被大批喪屍圍殺,狩獵的風險降低了數倍。
同時,他們也打心底裡對維和基地感到敬畏,這個火力強大的勢力,已然成為了他們在末世生存,所必須依賴的最佳保護傘。
而在北面,也就是從臨川鎮到臨縣縣城的這段區域裡,維和步兵已經把防線推入了距離臨縣縣城只有兩公里的地方。
並且,按照陸陽的指示,y1和y2的礦石精煉廠,一直在生產採礦車,有兩輛從龍獅山進入臨川鎮境內,一輛坐落於臨川鎮展開,另一輛則坐落於距離臨縣兩公里處的地方。
雖越是靠近臨縣,裡面的喪屍便越多,可在礦車展開以後,被礦車所籠罩的區域內,陸續建設起了三座多功能炮臺,以及一座雷達,有著炮臺的火力壓制,那些喪屍,根本就不可能越過線。
值得一提的是,礦車裡面擁有指令轉換中心,自然,也具有享受超時空傳送儀照顧的待遇,只是從基地大本營傳送物品,只能是死物,不能為活物。
也就是說,陸陽要回去基地,只能徒步或者坐車回去,而什麼各項武器彈藥,和各類物資,都可以進行雙向傳送。
如此一來,靠近臨縣的那處礦車指令中心,便可享受基地大本營無限的支援。
即便喪屍很多,但在多功能炮臺近於無限的火力光顧之下,再多的喪屍也只能無情地被子彈和火藥給淹沒。
……
根據基地的分析報告顯示,末世的環境,正往著極其惡劣的方向進化,喪屍們也由此緩緩變強,它們更喜歡雜亂的環境。
相應的,據一號所言,雷達的可探測範圍內,原本幾處沒有異狀的能量場,正在緩緩成型,這就意味著,喪屍變強了,同時元晶礦脈也在陸續形成,對於人類而言,未嘗不是一次極好的進化機會。
隧道挖掘方面,有著數百人的連續作業,程序也非常快,預計,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隧道便能完全打通。
再說陸陽,這幾日,前幾日一直在臨川鎮主持工作,並且任用人才。
之前那個機械雜貨店的老闆,名字叫劉曄,這人雖然有些小心思,但也是普通人該有的智慧,一番甄選之下,陸陽覺得他能夠重用,所以把他編入工程隊以後,將工程隊總工程師的頭銜給了他,可是把他給高興了好一把。
工程師分為多種,除卻土木建築以外,在機械方面,工程隊也有不少人才。
臨川鎮東北面,挨近臨縣的一處廢品倉,有著上千輛報廢的車輛。
其中大型重卡、磁懸浮車、小型的無人機、運輸車、高階轎車全部應有盡有,只是核爆以後,電磁紊亂肆意,受到伽馬射線的影響,那些車輛內由於沒有相應的防輻射設施,所以電子元件全部被損毀。
不過,在工程隊裡面,對於報廢的電子元件,可以有效修理的工程師很多,劉曄本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此,那些原本報廢的車輛,在劉曄的主持修復之下,裝載上了防輻射和電磁的裝置以後,已經有一些可以再次上路行駛了。
並且,陸陽還讓人劉曄根據最原始的車型,開始慢慢設計轎車,他打的算盤,已然是不言而喻。
除卻機械工程師以外,經過擴招,臨川鎮奴隸營以及鎮內的倖存者,不少精通計算機方面的人才,也進入了工程隊。
在計算機方面,劉天明一直在基地破譯三橋實驗室的那把鑰匙,至於此前要求編譯的中級智慧程式,則由於在臨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