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天牢內,今日可算是出奇的熱鬧了,進進出出的太監一撥接一撥的沒停過。
要知道從有這地方開始,晦氣,冷清,是個人都不願來這是個人都饒道走的地方!哪怕是當差的到這都饒著路跑,就深怕從這走過也會倒黴。
臥病在**的老皇帝謝門不見,不管是哪個大臣皇親,甚至是最疼愛的皇太孫都見不到他一面。可就在今日,邪了門的居然有新的聖旨出來。
朝堂上的大臣們可都是拭目以待,個個緊張的猜想著新的聖旨會是什麼樣的內容!畢竟眼下朝堂實在很不太平,溫家和師家到處的張牙舞爪,皇太子妃一回來更是鬧騰得更是厲害,這當口上誰都小心翼翼不敢有半點的差池。
前段時日,西北烽線又被大肆的洗掠,死傷百姓無數不說,就連駐防的邊軍也被殺得節節敗退死傷慘重。當地的幾個知府死的死逃的逃,總之那奏摺現在一遞上來就沒半件是好事。
契丹的大股騎兵在還沒進冬就按耐不住了,號稱數萬的狼兵踩過烽線燒殺槍掠!西北近年來的駐軍全都是臨時抽調的青壯,本就沒一個合適的將領他們更是如同散沙一般,在馬蹄逼近的時候甚至沒半點的抵抗力。
西北警情,兵部卻一時抽調不出適合的將領去平定西北之亂,而且更要命的是眼下鎮守東北的定王又惱怒的上折向戶部問罪。
廣東洪災,西北兵事,戶部的稅銀幾乎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四處的禍事全都是伸手要銀子的主。這不戶部就有小官辦了糊塗事,把東北大營一部分的軍餉撥給了西北抗敵,這頓時是惹來了定王的雷霆大怒。
要知道東北之地冬季極寒,這一入冬不只糧草和煤油之類的東西消耗很大。更甚者每年的軍棉服和棉被也是一不可或缺的開銷,這戶部把他們的銀子一調走,難不成要定王那十多萬人全凍死在那極北之地。
這下好了,西北西南全都不太平了,兩廣那邊還天災肆虐。眼下怎麼看朝廷內都是亂事不斷,正當用兵之際戶部又捅了這樣的簍子,這不是平白的給兵部添堵麼。
被來還是暗幸西南各族起事還沒鬧出大動靜,可轉眼西北那邊軍警又起!這會朝廷的精力該全放在西北才對,可這會定王的軍餉一被挪動,誰又敢保證東北那邊不出亂子。
定王那邊上的奏摺言語犀利不說,甚至已經生硬得幾乎有威脅之意了,據說馬加鞭的準備來京城要個公道,討要他東北大營的那筆銀子。
有趣,小官員的一時糊塗而已,有心人都暗笑著,戶部可是溫家的大本營啊,這個簍子難道真只是一時的疏忽?箇中乾坤貌似頗多,也不知道是不是溫家故意擺了定王一道,在這當口上截了銀子可跟砍了他的腳筋一樣嚴重。
聖旨出來的時候,大多數的大臣都猜想是老皇帝想平息這場已經火藥味濃郁的紛爭,可老太監在朝堂上宣讀,不少人驚得是大跌眼鏡,溫遲良更是徹底的傻了眼差點一屁股跌坐在地,完全沒了這段時日的意氣風發。
聖旨一不是為西南亂事,二不是為西北兵事,三更不是為了眼下沸沸揚揚的朝堂紛爭。
“西北亂禍,草原各族劫掠烽線殘害我大華百姓!朕欲御駕親征奈何力不從心,大華內憂,朕本著為西北蒼生黎明之福所想,特免四子趙元窿當年無知之罪,準其出天牢行走,籌措平定西北之事。”
聖旨一出,所有人都嚇傻了!
起王爺?十多年了,朝堂上都走馬換將了多少批人,眼下要不是老皇帝的聖旨誰還記得他曾經有這麼個威風八面的兒子。西北武王,當年西北大營的戰鬥力更是赫赫有名的,雖然後來因宮禍而牽連了很多武將,可要論起這百年的西北烽線第一將,那絕對是起王爺莫屬。
當年禁衛營霍亂宮闈後,兵部不是沒派新的武將去率領西北大營,可惜的大多數世家出來的大爺都鎮不住那幫桀驁不訓的傢伙。大多時候就是去走馬上任也鬧了個灰頭土臉,在那砍了幾顆不服軍令的人頭然後回來,那幾年的折騰都要把驍勇無比的西北大營折騰跨了。
眼下看聖旨的意思,難道是無可用之將要重新用起王爺了!可他是罪人之身已經囚禁了十多年了,這時候再讓他統兵鎮壓西北的話,他真會對朝廷忠心耿耿麼?
不少的老人想起都感覺額頭髮寒,當年起王是因為什麼事大鬧宮變的誰不知道,這會縱此猛虎出籠,是福是禍誰又敢保證。
想到這,不少人把同情的目光都對準了溫遲良。
“怎麼回事,皇上怎麼突然放起王爺了,當年他犯的可是形同謀逆的大不敬之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