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三歲,對很多的人來說,還是個幼稚而又青澀的時候!但在古代,十二三歲的男孩就必須要成熟了,因為看似幼稚的肩膀!在這壽命不長的年代裡,已經需要抗起很多的東西,包括家庭,包括了生存。
生長在王候世家的楊術需要負擔的更多!冷靜的頭腦,毫無幼稚氣息的想法!讓他在小時候就被喻成最有前途的人,即使他的性格冰冷與人不假辭色,卻不妨礙他成為大人們口中熱議的天才少年。
十二三歲,幼年時楊書的文才已經是出類拔遂!但筆墨紙硯,詩詞歌畫卻又不是他的追求!從小就生長在沙場名門的楊家,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楊家的驕傲和世家的尊嚴就成為了他無法逃脫的束縛!
即使那時候京城裡的人們斷言,鎮王世子楊術一但參舉,成色的文才必當是狀元之才,來日必封候稱相,乃百年難得一見的棟樑之才,甚至可稱為是未來的治世能臣!一切的褒獎,毫不吝嗇的給了當時才滿京城的楊術。
楊術的父親,老一代的鎮王無比的高興!家裡的獨苗如此的優秀,知書達禮無半分的紈絝之氣,從小獨立又是成熟,鶴立雞群的天賦叫人為之驚喜!甚至他都有讓兒子棄武從文,期望楊家百年曆史出現第一個宰相的盛況!
那個時候,楊術的名字在京城就等於是天才二字,甚至是國師院的老學究,在楊術年僅十歲的時候都無不感慨此子天賦聰慧,日後定是人中的龍鳳。能讓一向戎馬沙場的鎮王一脈放棄了叫獨子從武的想法,年幼時楊術的天賦之高可想而知。
沒有了百年前的聲望滔天,沉靜的京城楊家在迎來這位獨子的成長,一時間又是聲望雀起!而那時的楊術,骨子裡來自鎮王府的自尊,性格里始終無法改變的自傲,讓他要求自己一切都要比別人做得好!
即使到了十二三歲,他的武學平平無奇,但卻不妨礙人們對他的期待,對楊家第一個宰相的期待。甚至老鎮王從他八歲起已經不讓他習武了,而是請盡天下名師,只為了這個寶貝兒子能成為天下第一的才學之士,來日能縱橫於朝堂之上!
所有的人都津津樂道,這百年武家啊,看來要文武雙全了!只是不知這楊術何時登朝面聖,讓人們見識這聲譽之下的天才少年是否有治世之能,而不是高談括論的紙上談兵。
一切的轉折,就在楊術十二歲的時候!那是他跟著父親的腳步第一次進屬於楊家的軍營,第一次體會到了金戈鐵馬的震撼!一匹匹高大而又健壯的大馬,一把把明晃充滿肅殺的大刀,當那千軍萬馬奔騰起來的時候煙沙四起!氣勢滔天,肅殺一切,所有的詩詞和讚美在這一刻都那麼的蒼白無力!
楊術目瞪口呆的看著一切,心裡的震撼無以言表,甚至他都不知道該怎麼去訴說這個場面。
楊家的後人,即使那時他文弱得舉不起刀,上不得馬,更不曾上陣殺敵!但楊家子弟兵們的恭敬,他們的熱血,他們眼裡虔誠的信仰,他們對楊家未來主人的那種盲目的崇拜!一切都顛覆了少年時楊術心裡的想法,百年楊家,征戰沙場,得勝而歸受萬民膜拜,或橫屍立馬戰死沙場貞忠而成百年之名!
原來自己所要繼承的,該是楊家的血,楊家的骨,楊家征戰沙場時的豪邁和那鐵骨錚錚的氣魄!而不是在這太平盛世裡,做一個悠閒的大官,一個朝堂上的權臣。一個再次撐起楊家的聲望,而又丟掉了一切的鎮王。
名滿京城的才子,被譽成第一才子的楊術!在十二歲的年紀,毅然的拒絕了去國子鑑的意願,從此有了自己劇烈而又不可動搖的想法!文弱的身體,又倔強得讓父親都為之嘆息,但他卻是毅然決然的握起了他根本握不動的大刀!一次次的哀求之下,終於還是在別人的失望嘆息中,棄文從武,有些遲來的開始了楊家子弟該有的修煉,學習起了楊家祖傳的兵法和武功。
不顧老鎮王的反對,楊術毅然的丟掉了名貴的硯臺和毛筆!燒掉了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詩詞畫作與那侃侃而談的文章,老鎮王面對著兒子的倔強,不捨之餘也溺愛的選擇了妥協!
京城上下頓時為了譁然,甚至太學院的那些老師們都紛紛上門勸說,不忍如此的少年天才埋沒了才能,但是這一切,都已經阻止不了楊術心裡已經發芽的那個種子,那個原本就該在他靈魂里根深蒂固的信念。
無數的名師,無數的靈丹妙藥!兩年之後,在別人幾乎蔑視的眼光中,瘦弱的楊術才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顆內丹!即使其他人都在嘆息著楊家這個文曲星的墮落,但他卻是樂此不彼的修煉著,強迫的要求著自己因為習文而瘦弱的身體強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