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厝�嫻乜蒲У乜創��釁笠怠罰�彩前�嵬�駒謐蟯磧昧礁魴∈斃闖隼吹模�惹耙黃��猩疃取U飭郊�攏�苤檔夢頤巧釧肌�

快,是新聞的生命。快速反應,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的素質。拖拖拉拉,慢慢吞吞,五日一山,十日一水,是新聞工作的大忌。我國新聞界的前輩,如張季鸞、王芸生、範長江、鄧拓等,都是倚馬可待的快手。從某種意義上說,時間也是質量,時效一失,質量再高也大大貶值。以這兩篇評論而言,如果按常規行事,討論、研究、立提綱、打草稿,很可能每篇都要花一個星期。那樣,即使寫得再好,也非受批評不可。現在一趕,幾個小時就出來了,發得正逢其時,這種時效本身就是一種質量。

快,要靠平時的積累,靠自身素養。這篇評論雖是急就章,但仍然有思想,有內容,不是應景之作。這很不容易,作者厚積薄發。如果頭腦空空,沒有積累,恐怕只能說些空話。石頭裡是榨不出油來的。

範敬宜的點評恰如其分,艾豐更是記得當日的情形。1995年8月,###總書記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發表了一段重要的講話。宣傳口負責人通知,《人民日報》要組織文章。時為下午3點多,報社總編輯範敬宜接到通知著急了,找到艾豐後說明原委,要求儘快寫一篇評論。還沒有回家吃飯的艾豐回答說:“好,晚5點交稿。”他馬上開始動筆,兩小時內按時完成了任務,把評論交來。總編輯範敬宜這才長長地舒了口氣。第二天《人民日報》一版頭條刊登了這篇評論《把握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中央領導同志對這篇評論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那天,正逢###總書記會見新加坡客人吳作棟,談到了國有企業改革。###說,關於國有企業怎麼改革,可以看今天《人民日報》一版頭條的評論。

範敬宜的《總編輯手記》記錄了這個過程,並從新聞業務的角度作了深刻的評論,但對艾豐當時如何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態以保證寫出這樣的作品,不可能在這個場合作深刻闡述。

丁關根批示“注意勞逸結合”

“無照經營”的故事,也說明了他的心態。

《人民日報》的夜班總是由一位總編輯或副總編輯值班簽發版面的。一度由於副總編輯配備不齊,人手不夠,三位編委包括艾豐也被排進去輪流值班。後來新任命的副總編輯們來了,編委就可以不再值班了。艾豐找到範敬宜說:“新的副總編輯都到任了,我是否不再值班了,不然我就是‘無照經營’了。”範敬宜說:“他們新來,中央領導同志讓他們先不上夜班,你再不上,那就全由我上吧。”艾豐明白了他的意思,說:“好吧,我就‘無照經營’吧。”

艾豐連續值了40天夜班,心情平靜地進行著“無照經營”。除了完成任務之外,他還有突破。值夜班的責任很大,任務很重:當時《人民日報》是一天出8塊版,有6塊是要夜裡審定的。從夜裡10點到第二天凌晨3點,先要審定6塊版的版式,然後又要對6塊版的大樣進行初審和終審。艾豐為了提高報紙的鮮活性,搞了一個“當夜配評論”。版式定了以後,他看哪一條訊息有比較深刻的內涵,就告訴編輯,畫版樣時留一塊“空地”,他要馬上配一篇評論。然後,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在電腦上寫作,40多分鐘以後,他把成品——錄有評論稿的磁碟交給編輯上版。一位瞭解《人民日報》歷史的老夜班編輯說,這種由值班總編當夜配評論的事例極為少見,只有“文革”前副總編陳浚做過一次。

差點“栽”進長城案(4)

一位新來的副總編知道他“無照經營”和當夜配評論的事情後,對艾豐說:“你的做法,對我們的靈魂是一個震動。”

艾豐能夠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工作,但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艾豐發起和指揮的“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獲得了很大成功,得到了上下一致的肯定,但仍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議論:“艾豐心思沒用在辦報上。”“萬里行”活動本身就是新聞工作中的一種創造,大大提高了新聞工作對經濟工作的影響力,但不做深入思考的人,一聽這話就會覺得很對呀,整天忙著搞活動,還有多少時間管版面?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放到更重要的新聞工作領導崗位上呢?

對這種似是而非的議論,艾豐心裡當然感到不痛快,他想:“我搞‘質量萬里行’並不是為了表揚和提拔,但總不該反倒成為自己的‘負數’吧!”但怎樣為自己澄清呢?找領導去談?向周圍的同志解釋?這些都不是艾豐的性格所願意做的。

這樣的機會終於來了。1995年年底,報社編委會要求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