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當時的尚書令王元澄彙報說,民間用布帛糧食代錢,多有不便:“用布帛不能一尺一寸地剪開,用糧食則給百姓增加負擔。”人民之所以不用錢,是因為錢幣的供應量不足。他建議,應該准許民間放開使用前代的古錢、舊錢。

他這用心是好的,但是沒有估計到效果——只要是個錢就能用,那錢制就太雜了。錢一雜,老百姓不好辨認,不法分子就該樂了,又是私鑄的好時機來了!

這之後,私鑄果然如烈火燎原。史書記載,當時私鑄的劣錢,“徒有五銖之名,連二銖都不到,薄得比榆莢還甚,一穿繩子就破,放在水上,幾乎不沉。”

民間把這樣的錢叫什麼?叫“風飄”、“水浮”!(見《魏書》)

還有從南朝流過來的劣錢,像“雞眼”、“綖環”之類,也都跟著湊熱鬧,就是法令也不能禁止(似今日掃黃之徒然)。

北魏的一部分後來東遷,把都城遷到了鄴(今河北臨漳),改稱“東魏”,不久就被“北齊”取代。

北齊的都城仍在鄴,開國後鑄過一種“常平五銖”,分量很足,是北朝難得的好五銖錢。

可是到了北齊第二代皇帝,私鑄就又猖獗了,僅在鄴城使用的“常平五銖”,就有四種顏色,這中間有三種肯定是偽幣。河南一帶就更甚,過量摻鉛摻錫的假錢公然流行。

北魏還有另一支留下來沒有遷移,也成立了新政權,改叫“西魏”,不過只傳了三代,就被新起的“北周”給滅掉了。

北周的氣勢比較猛,鑄起錢來,下手一次比一次狠。一開始它鑄的貨幣,叫“布泉”,價值是一個當五銖錢5個。

流通16年後,又鑄“五行大布”,一當布泉十,也就是一個當五銖錢50個。

後來又把布泉廢除了,5年後又鑄“永通萬國”,一當五行大布十,也就是一個當五銖錢500個。

——都是一個規律,一開始還有所收斂,讓你撲騰個十多年,養肥了,就開始狠狠抽你的血!

不過,北周的皇帝和錢署署長,大概都是極富審美意識的人,鑄的錢非常精美。

它這三種錢,就是現代收藏界有口皆碑的“北周三品”。其中的布泉和王莽鑄的布泉同名,但是很好區分。想收藏的哥們兒可以記住:王莽的布泉略大一些,篆體“泉”字中間的一豎是斷開的。

“永通萬國”就更牛,被公認是魏晉以來各種錢中“最牛”的錢。它的外廓非常凸出,錢肉很厚,錢文是一種“玉箸篆”字型,但是又有一點“鐵線篆”的味道,堪稱錢文書法中的*。

這枚罕見的古代好錢,在當今的收藏市場被爆炒,有價無市。有生之年你要是能親眼目睹一枚,那就燒高香吧。

但是,錢的質量好,這隻能是後世收藏家的福氣。錢大而不足值,則是當時人民之禍。這個,我想大家都能分得清了。

把錢命名為“永通萬國”,從北周的本意來說,是想讓這錢不僅能永遠流通,而且能在許多國家都流通。

想得美呀!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永通萬國”鑄造的第二年(580年),鑄造這個“全球貨幣”的宣帝宇文贇,就因荒淫過度一命嗚呼了(嚴重透支),年紀才22歲。

第七篇 南朝四百八十寺富得流油(10)

繼位的靜帝年幼,才8歲,大權落在宣帝皇后楊氏之父楊堅手裡。一年後,楊堅老爺子一腳踹掉了皇位上的外孫,代周稱帝。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隋文帝了,一個統一的大隋朝就此建立。

南北朝,完了。

古代的和尚也是金融工作者

下面再來看看南北朝的信貸事業,這一時期的信貸工作,是相當有創造性的。

從史籍上來看,總體還是南朝為老百姓賑貸和免債的記錄比北朝多,尤其免債的次數相當多。北朝的情況,也許是史官沒有盡職,反正看起來很一般。

南朝劉宋的第三個皇帝,是宋文帝劉義隆。這也是一位少見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間﹐提倡文化,整頓吏治,清理戶籍,尤其重視農業生產。元嘉十七年(440年)﹑二十一年(444年)兩次下令,減輕或免除農民積欠政府的“逋債”。

逋(bu),就是拖欠之意。

不是還不起錢嗎?免!

史家稱他的統治時期為“元嘉之治”——難得呀!

後來宋、魏爆發大戰,老百姓被殃及池魚,損失慘重。宋文帝又下令優厚貸給百姓錢糧,以恢復家園。

梁武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