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起來,因此,在出現在金鑾殿的時候,安樂帝的神情是有些懨懨的。
好在她高高的坐在鳳座上,倒也不擔心被人看出什麼。
聽著下面例行的報告,她所要做的,不過是不時的點點頭,說一聲:“知道了。”
反正大雁設有樞密院和中書省,外事內事都有這兩個機構分析處理,真要出了大事,這兩個部門自然會向她報告,她昨天沒聽到任何訊息,今天自然也不會有什麼事出現。
皇帝和主要大臣先通了意見,這其實,是很多朝代的做法。
皇帝要做什麼,要先找主管此事的大臣說一下,把一些主要問題商量好了,大臣在朝會上提出,其他人再附和一下,皇帝點頭,這是皆大歡喜的。
臣子有什麼主張,也會先上奏章,關係和皇帝近的,會進宮覲見,先取得了皇帝的同意,再拿到朝會中議論。
這樣一來,即使中間有波折,也往往能夠透過,若是雙方都貿然在朝會中提出,很可能就鬧個不歡而散。
那種皇帝一言九鼎,說了什麼下面臣子不敢反對的事,在中國的歷史上,恐怕也就是元朝和清朝了。
這兩個時代,臣子不是臣,而是奴才、是走狗。
至於宋明兩代。皇帝的聖旨上若沒有中書省樞密院或內閣的大印,甚至能被稱為偽詔,下面有的臣子更是以能對抗這樣的聖旨而作為榮幸光榮,就算日後被撤職了,也可因此事而獲得尊敬。
安樂帝在上面裝模作樣,只覺得乏累。
這兩年,她已不比年輕時那樣了,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在一些事情上也是多有收斂,奈何卻明顯的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朕才四十二歲,只有兩個皇子,若是就如此去了……”
“臣,監察御史朱懷,彈劾京兆伊甘印曦!”
突然一個響亮的聲音,從幾乎要到門外的位置傳了出來。
“臣彈劾甘印曦,彈劾她縱女行兇,強搶良夫,私押禁軍,目無國法!”
隨著這一句,一個有些乾瘦的身影離開了隊伍,站了出來。正魂不守舍的安樂帝頓時愣了,而幾乎就在同時,沉悶的鐘聲傳來,全大殿的人都驚了。
這聲音,她們並不熟悉,但都知道那是什麼。
叩閽!
有人叩閽了!
叩閽,是百姓在受到冤屈後的一條路,當敲響那個鍾後,可以直到天聽,但代價也是巨大的。
有功名的,恐怕就此失去了前程,白身的,當下就要被收監。
是的,你可以讓皇帝知道你的冤屈,但如果皇帝不在意,如果你所要告的人佈局嚴密或權勢滔天,那這條直達天聽的路就有可能是全家的死路。
在鐘聲響起的時候,高太尉的臉色也是一變。
作者有話要說:本想著能早一些的,沒想到還是拖到了現在,嘆氣,那些官職查的頭暈……囧
那啥,謝謝大家的支援,這個文,俺本來是幾乎所有留言都回的,現在卻沒有回,因為俺不知道咋回了……
有支援甘草的有支援甘露的有支援某林的有號召強勢男主的有事一對一的有要NP的……當然,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俺現在也沒有把CP完全固定下來= =雖然沒有回,但每個留言都看了,謝謝!
最後,三千字正常更新,米加米減~~~
震盪 (下)
第二十四章 震盪 (下)
“話說某朝某代,某個太平盛世,天子聖明,百官齊心,邊疆安穩,那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也是太平日久,就偏偏有人起了邪心……”
說書的在前面口沫橫飛,先大大的誇讚了一下盛世,在接著說出了一粒壞了一鍋粥的老鼠屎。
這老鼠屎本來也沒什麼,偏偏生了一個惡霸的女兒。那女兒欺侮了人家的夫君不說,妻主找上門,還將人抓了,關進大牢,施展百般酷刑,只剩下一個幼弟,無依無靠,悽惶可憐,後來不知受了哪個好心人的指點,這才知道到中書省哭訴。
但那中書省是什麼地方?
那是朝中要員辦公的地方,那小男孩還沒走近就被轟開了,可憐一個本來也是有小廝伺候的良家少爺,卻如乞兒似的流落街頭。
也是盛世多善心,終有一位好心人義憤之下叩閽撞鐘,上奏天聽!
惡霸欺負良民的故事從不少見,也多在說書裡出現,但難得是這個故事編的比過去的更具有細節,那說書的也說的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