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左賢王自己都難以抉擇,就更不用說那些部族的頭領們了,一直爭執不下。
左賢王有些無奈的揮了揮手,沉聲問道:“留不留後隊這委實難以抉擇,難道你們就沒有別的計策嗎?”
這些部族頭領們頓時安靜了下來,一時間倒也想不出來其他的計策。
一個部族頭領沉『吟』道:“王爺,我倒是覺得不妨使用詐敗之計!”
左賢王思索道:“哦?詐敗之計?”
那頭領點頭道:“不錯,王爺,那人驟然被推舉為主事之人,如今又打了一場勝仗,肯定覺得汗王之位已經非他莫屬。”
“試想他心裡又豈會沒有得意驕狂?說不定還以為勝券在握了,所以咱們不妨提前設上埋伏,詐敗引誘他們輕騎追趕使其入伏。”
左賢王聞言一臉喜『色』道:“好,好,這詐敗之計甚妙!唐寧那廝本就年輕氣盛,又打了一場勝仗,心裡得意的很,覺得勝券在握,咱們詐敗他肯定不會懷疑。”
眾人覺得這計策倒也確實不錯,也無所謂留不留後隊了,只要將敵軍引入埋伏圈,一旦發動起來,對方必然驚慌失措潰不成軍。
不過也有人疑『惑』道:“王爺,此計確實不錯,不過,咱們分兵埋伏,前去詐敗的兵馬若是太少會不會引起對方的懷疑?若是前去詐敗的兵馬太多,那埋伏的作用大減。”
立即有人附和道:“這倒也是,雖然唐寧那廝年輕氣盛,但是那些部族頭領們有不少都是老『奸』巨猾之輩,若是詐敗的兵馬太少,恐會引起對方的懷疑。”
左賢王聞言也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這確實是一個問題,詐敗之計雖好,但是難在怎麼讓對方毫無懷疑毫無防範。
如今群策群力才想出了這樣一個靠譜的好計策,還有這樣的難處,這讓左賢王心裡又焦急了起來。
這一戰實在關係甚大,而且他的贏面小,所以他才更加焦急,唐寧的大軍已經進入了左盟,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左賢王有些煩躁道:“你們都想想,還有什麼其他的點子?又或者怎麼樣才能讓敵方不懷疑詐敗之計?”
有人遲疑道:“王爺,我倒是斗膽想到了一計,可以讓敵軍不會對詐敗之計起疑!”
左賢王連忙道:“有什麼計策那就快說,遲疑什麼?!”
那人沉聲道:“王爺,不妨讓人去詐降,謊稱王爺已經失去人心,很多部族都不願意出兵,所以王爺聚集的兵馬很少,這樣敵軍就不會起疑了!”
左賢王聽了喜道:“本王覺得此計甚妙啊!你們覺得如何?”
大家聽了這計策之後,也紛紛附和著叫好,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計策,可以打消敵軍的疑慮。
但是有一難題擺在大家的面前,誰去詐降?
去詐降的人,毫無疑問一定是九死一生,因為詐降之事一定會暴『露』。即便是一開始沒有暴『露』,最後敵軍遇伏的時候也一定會暴『露』,那詐降之人怎麼能逃脫『性』命之憂?
所以誰又願意九死一生的去詐降呢?
所以一時間大帳裡安靜了下來,一眾部族頭領們一個說話的都沒有,都低著頭不敢看左賢王的臉,生怕被左賢王點到名字。
原本十分驚喜的左賢王臉『色』漸漸變了,變得有些難看,沉聲道:“怎麼?難道就沒有人願意為本王分憂解難嗎?”
一眾部族頭領們低著頭沒有人說話,生怕王爺會點著他的名字,甚至有些部族頭領們心裡暗暗想了起來,如果王爺真的點著他的名字讓他去詐降的話,是去詐降呢還是真的去投降呢?
如果是去詐降,那就意味著九死一生。如果是真的去投降,那一家老小都有危險不說,而且將來也難在左盟抬起頭來。
就在他們心裡思慮的時候,有一個滿頭白髮的部族老頭領出列道:“王爺,我老邁之軀以後也不能隨著王爺征戰了,願前往詐降!”
左賢王長身而起,一臉動容的從王座上走了下來,握著老頭領的手道:“這才是忠義之士,塗羅老頭領先是隨父王征戰,勇冠三軍,後又隨我征戰多年,勞苦功高!”
“我心中甚是感佩,我在此立誓,絕不會忘記塗羅頭領的功績,我的子孫當與塗羅頭領的子孫共富貴!”
其他的部族頭領聽到塗羅頭領站了出來,全都鬆了一口氣,這下不用左賢王點名去了,也不用他們糾結到底是詐降還是真降。
就是不知道塗羅頭領此去是詐降還是真降!
部署好了如何埋伏如何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