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的時候總愛胡思亂想。
是很多人都沒有辦法逃過的一件事情。
說想得開無非是因為自己心胸開闊,但那是真的嗎?有些時候只是因為有一些無奈。
太常寺卿黃子澄現在就是這樣的情況。
之前他特別的不滿意,方中愈做到這樣的事情,但是在那之前他還是選擇了穩重,也就是說目前不爭論什麼世道這些東西都出現問題。
是的,這卻是他心中所想,也許在那個時候,他發現了也許自己沒有辦法阻止,所以打算拖上一拖,也許多拖一段時間,可能就會有一些弊端出現在那個時候,朝廷的官員們可能就不會那麼大力的支援方中愈了,所以他選擇了等待妥協。
但是這一段時間,她愈發的有些恐懼了,不想讓他們的勢力更加龐大,所以在這一次的機會之中,想要把這些事情做一下決定才取得出來,只是沒有想到,支援他的人有,但並不是很多,反對他的人卻是一大票,而且地位都還頗高。
“先生,您也看到了,不是正不願意停下,現如今的自查自糾和改革行動只是因為其他的諸位大人現在都非常的支援朝廷改革,或許這場改革在以後的證明中,道路會出現偏差,或者錯誤,但是如果真不改的話,以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所以還請先生不要在意真還是選擇支援他們,你也看見了,畢竟大家的意見還是佔多數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委婉地告訴太常寺卿黃子澄,那就是在這個時候,他並不願意站在那些官員的對立面,況且那些官員的只是他的眼睛,所以如今的一切都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最後的收割者,不管他們如何爭吵,不管他們做到什麼地步,這是因為會幫助大明江山走得更遠。
太常寺卿黃子晴,面色微怔,但是內心,卻如翻江倒海,他沒有想到短短的這麼點時間,竟已經讓朝廷的大部分官員完全北方,終於牽著鼻子走,或者說他們心甘情願的為方中愈所提出來的改革政策服務。
雖然明面上他們跟方中愈並沒有什麼擋針,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影響,甚至是跟方,終於都沒有什麼私人交情,但是方中愈確實是給他們帶來了實際上的好處,再加上近期可能海上貿易就要開始了,那個時候帶來的好處恐怕會更大,太常寺卿黃子澄真的不敢想象,以後這大明朝錦,還有他們這些文官吧。
事情到底是怎麼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的?
黃子辰想不通。
是的,這麼久以來,他知道方中愈的力量肯定會越來越強大,只是沒有想到現如今,連那些之前站在他這邊的人,都慢慢的向方中愈那邊傾斜過去。
也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應該這樣,可是腦海裡一直有一個聲音告訴他,這些事情他應該阻止,或者說他應該堅持,不要搞得這麼著急。
“陛下,臣知道您的心思,也知道諸位大臣的難處,但是成還是要說,有些事情不要只看現在還要看長遠,陳也承認,現在朝廷有很大的發展帝國的態勢也變得非常的好,可是我們依然不能確保以後也會好,所以多觀察總是沒有錯的,臣雖然沒有辦法阻止,但臣保留意見,還請陛下三思。”
不管怎麼說,他還是要表態的,金融皇帝朱允炆也不可能一直等著他,所以稍微沉思了一會兒之後,太常寺卿黃子澄這樣說道。
方中愈其實也在一旁,但是他沒有說話,朝廷裡的諸位大臣,不管是站在他這一邊,還是反對他,無非都是想表達自己的訴求,這一點背後牽扯的很多,如今能夠站在他這一邊的,並不一定就是永久的盟友,而反對他的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敵人。
如今還沒有到,一定要用生死來判斷是否是對錯的情況,所以警惕是要警惕的,但是不會做得那麼絕。
方中愈也,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些才會不斷的把自己的情況控制下去,他要做的只是自己領域中的領頭羊。
所以在其他大臣和皇帝討論的時候,他都是靜靜地聽著,因為他知曉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影響建文皇帝比影響其他人要好的多。
更重要的是,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依賴他,在某些事情上是特別考慮他的意思的,所以只要他能夠把握大方向的變化,而具體事務上有嚴格要求,甚至是暗中訪查控制的話,基本上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你是說按照他的意思,只要把控大的方向下面該怎樣執行,目前來說都不太重要,因為他要確保有些能夠深入人心的政策不斷的持續下去,而不是會出現人亡政息,或者說主事大臣離開或者是升官的話,那些東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