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還是得有目標的,每個人都有目標,人要是沒有目標,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有目的的做事是方中愈現在所奉行的原則,他身邊的人也是這樣被他影響的。
聽到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問話,方中愈並不奇怪。
之前他確確實實的努力做了不少的事情,也跟手下的人討論了許久,甚至還親自去找那些私塾先生和一些老夫子去探討。
發現現如今學堂裡教的東西還是停留在之前那些文化上,也就是說關於一些技巧『性』,或者說能讓他們在社會上生活的東西非常的少,所以方中愈才有了,要給他們普及一下更多教育的想法。
編纂教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方中愈找了很多個人一起研究,當然是把他知道的一些東西都說出來。
然後其他人再根據他所說的東西,然後加以總結和整理。
當然還有一部分是他之前所做的那些論述。
時間越久,方中愈忘記的就越多,因為在這個時代,他用上這些東西的情況實在是太少了,所以記憶總是會慢慢模糊的,當你沒有長時間的使用一件東西的時候,那個東西可能就會漸漸從你的生命中消失。
方中愈有的時候會很想念母親。
可是他知道現在沒有辦法回去所以只能在哀愁的時候想念一下。
教科書的事情,其實現目前來說,他們都支撐得起,無非是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陛下,其實這些事情都很簡單,只要有一個統籌的安排就行了,當然更多的還是錢糧,畢竟教育事業是一個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簡簡單單幾天就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所以花費的時間就比較久了,陛下,只要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然後時不時的問一下就行了,國子監那邊會把這些都安排下去了。”
“這是自然,朕相信你說的,有些事情自己清楚,事急不來的,但不做的話真有些覺得對不起太祖,高皇帝,對不起父皇,所以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只希望能夠儘快的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好。”
這也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心裡話,對於別人,他從來沒有說過,也沒有這麼大的壓力,但是對於方中愈他總覺得還是要告訴他一些,畢竟這可能是他唯一能夠用朋友的心思來對待的人。
朝廷這麼久了,做事情還是沒有能夠滿足很多人的需要,所以壓力肯定是有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那些官員呢。
朝廷的動作越來越頻繁,下面的官員也就越來越忙了,因為他們不僅要不斷的學習,而且還要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這就佔據了他們很多的時間,不過這也是朝廷從上而下要求的。
大明的官員們都需要不斷的進步,現如今他們之前按照朝廷所發給他們的為官既要做事情。
現如今還沒有到那個地步。
但是現在朝廷沒有管的太嚴,不過新的為官方式已經討論了很多次。
這個事情其實也是非常的簡單,因為官員們做事總要有一套準則的。
他們也都能接受,而且現如今這套準則越來越嚴厲,但是職權劃分得越來越清楚,也就是不管出了什麼事,都可以找到對應的人,負責任。
所以很多人還是挺喜歡現如今的這套政策。
雖然在某些個人利益方面,他們被影響了,甚至被剝奪了,但是如果朝廷能夠給他們更多的名聲和權力,他們自然也是願意這樣做下去的,支援這項政策是他們能夠做的最大的事情。
方中愈現如今都很忙,已經很久沒有去給太子上課了,不過之前他的一些心得也不斷的交給太子。
當然還有那些跟在太子身邊學習的小孩子們。
畢竟關注的眼睛太多了,當初方中愈因為這個職位受到了很多的詬病,但是如今雖然沒有人再提這些事情,不過既然掛了這個職位還是要去走動走動的,所以他不忙碌的時候還是會去看看。
建文皇帝朱允炆沒有拒絕方中愈教太子什麼樣的東西兒,其他人也自然不敢多話,連皇帝都默許的事情,他們要是反對的話,豈不是跟皇帝對著幹?
所以有些時候做事啊,不僅僅要看你面對的是什麼事情還要看你這件事情後面牽扯到哪些人?有哪些人在這件事情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才是決定你怎樣處理這件事情,把這件事情的態度的重要因素。
這就是一個處事之道。
方中愈喜歡做實事的年輕人喜歡讓那些有能力的人做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建文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