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這件事情是強求不來的,不管對誰來講,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不努力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嘴上的話的震響,不落實到實處總歸是沒有用的。
建文朝廷的會議越來越多,從上到下越來越多的官員們喜歡上了那種大家一起交談的感覺。
圓桌會議以這樣的方式也逐漸得到了推行,雖然還沒有強制要求,但是隻要參與過一次的人,現如今都得到了改變,或者他們更渴望有那種方式。
以前有一句話叫做揣度聖意,或者往的,就是揣度上面饒想法。
上官的想法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不知道,可是總得透過上官的一言一行探查一二,至少自己要揣度一番,要怎樣做才能迎合上官的心意。
但是如今雖然話還是要看別饒臉『色』,如果在圓桌上,那麼這個時候不管誰的話都將成為他們彼茨亮點,道理很簡單,因為有專人記錄。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了真話,但最後卻被打擊著,立馬就能查出來是誰使的壞,暗中使絆子這件事情,除非你能做到特別強調,否則的話,現在暗中做事就是給自己挖坑。
如果他能夠排除錦衣衛的搜查可以逃避那些調查組的安排。
那麼暗中使壞,做這些還有可能,但是如果沒有那個本事,現在做的一切基本上就是引戰就是給自己找麻煩的。
高層的意見還是比較受大家重視的,至少在這個時候,雖然他們不會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看法,但是隻要是在圓桌會議上,大家都會各抒己見,因為這才是能夠讓彼此進步,讓朝堂的政策發揮更大效益的地方。
每個饒心裡其實都非常的清楚,那就是如果他們不努力的做這件事情,自然會有其他人去代替他們做,那麼他們的位置也就岌岌可危了。
高層的態度現在非常的明顯,那就是你不做,自然有人做事情,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複雜,人員也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缺少,雖然現在越來越明細到每個饒責任,但是他們的人數是並不缺少的。
很多事情,兩個人基本上都可以搞定,因為一個人做的時候,另一個人可以監督,也就是互相監督的話可以減少很多問題的發生。
建文皇帝朱允文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的這麼迅速,那就是他們所做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其他饒注意。
在之前,方中愈提出來的主意,都還有不少饒反對,但那也是很久之前了,自從太常寺卿黃子澄,黃大人結束了與方中愈的對峙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明面的預防中愈直接對峙了。
這個事情其實也非常的明顯,因為以兵部尚書茹瑺為首的一夥人完敗於方中愈。
後來兵部,尚書茹瑺,被調往了北方,跟他親近的那些人,也該貶官的貶官,該流放的流放。
所以百官們心裡多少都有一些想法,至少他們不敢胡『亂』的再去反對建文皇帝朱允文,反對方中愈。
雖然大家心裡都在琢磨皇帝朱允文現在到底要做到什麼地步,但是像這樣毫無底線的去支援方中愈進行一些改革,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這也是他們的錯誤判斷給他們帶來的後果。
建文皇帝朱允文或許沒有想到,現如今他所做的決定,影響到太多太多的人,那些臣子們雖然嘴上不,但是私下裡還是有一些想法的,直到後來,方中愈幫他們每個部門都提供了大量的建議,讓他們做了各個部門的五年計劃,就那樣,每個部門從裡面獲得了大量的利益。
權力也是利益的一種,至少之前很多與他們交叉的部門,情況不明,許可權不明,責任也不免出了問題,大家只能互相扯皮,討論來討論去,根本就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如今他們不能那樣做,因為不管他們怎麼做,都將會收到很嚴厲的懲罰,因為責任都非常的明確了,是誰就是誰,不是誰,也不會找到那些人。
正是因為法律完善,制度完善,所以那些人現在只能老老實實的做事,甚至是不斷的創新,在法律允許的程度下創新,不給其他人增加麻煩。
大明的官員們,現在還是比之前要好,因為他們發現如今自己的升遷,更重要的是在朝集那邊與他們的上司牽扯的越來越少,之前看到還需要考慮上司的眼『色』來做事情,但是如今卻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能夠做好事情,那麼總有一會有出頭之日。
就是現目前來,他們並不需要像以前一樣做什麼事情都要聽從上次的安排,當然現如今他們也要聽從上司的安排,只不過不像之前那樣,為了上司個人利益去做一些違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