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一直在按部就班的做以外,最重要的幾件事無非是之前朝廷所討論的那幾件事,但這些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所幸方中愈還不需要藏著掖著他沒有一股腦的把這些事情都搗鼓出去,但卻在慢慢的影響。
他也沒有必要把這些事情搞個十年20年才能見出效果,她需要的只是有一個過程,但需要長時間的慢慢完善。
這也是她在這個朝代做的最舒服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改變這一切,在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支援下,如果換了另外一個人,換成其他的任何皇帝,恐怕這一切他都是白想,也就是根本輪不到他做主。
朝廷的軍隊已經開始在拿西南方向那些不服的土司做訓練。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大明的軍隊實力雖然越來越強,可畢竟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也沒有一場足夠強大的攻擊來證明他們強大,所以總還是有一些人不服的,況且要讓別人心甘情願的讓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東西,總得有個法吧。
而這個法在他們眼裡就變得最簡單不過了,那就是軍事上的震懾。
打仗這件事情是不用教的。
在那個茹毛飲血的年代,大家都信奉著拳頭大才是大,在這數千年的發展之中,更是有無數的人在告訴他們,打仗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真理一直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這句話一直都告誡著很多人,詮釋著一個最真的道理,那就是真正的武力威懾才是最強大的,因為強大的武力背後必定有強大的後勤基礎,後勤基礎就是經濟實力的象徵,能夠打一場持續的爆發性戰爭,自然是能夠擁有強大的威懾力。
建文皇帝朱允炆深刻的明白這些,當然以前她不明白,以前明白的時候也不會做出那樣的舉動,正是因為平叛戰爭之後這一切的改變,讓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所以練兵這樣的情況就出現了。
平定匪患,平定叛亂,都需要用到他們這樣的人。
發現大明妃帝朝廷的經濟飛躍發展,這樣的情況讓更多的人有了一種自信,他們認為朝廷現如今做的就是正確的,所以對於軍隊發動戰爭也在情理之中,對於不服輸的人,對於那些不願意遵從大明法律的人,當然要用最強大的武器去威懾他們,收服他們。
這樣的事情,這樣的理論,一直都在發展鄭
漸漸的這樣的理論越來越多到最後,這樣的理論已經開始在廣泛的傳播了,當然是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皇明軍事學院和國子監裡面的學生是很樂於討論這樣的事情,因為最新的思潮往往就從他們那裡產生。
學生們是想法最多的,不管他們怎麼做,總是會有人幫助他們完善各種各樣的想法,因為討論的人多的參與的人多了。
自然會補充各種各樣的思緒,這也是他們如今能夠做的事情。
朝廷沒有阻止他們討論這些事情,是因為常常覺得這些事情如今他們該知道了,晉文帝國如今不僅需要那些年輕人能夠走向官場,更希望他們能夠走向帝國的各個地方,所以允許嘗試允許犯錯誤就成為了一個主流的思想,就算朝廷上有人阻止,這個時候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地方上的官員是非常支援那些人在他們的管轄自己進行改變的,這也是朝廷衡量一個官員能否接受新思潮的重要觀點,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有很大,大到他們不得不按照彼此之間的想法來做這些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裡很是清楚,如果如今他做不到那些,那麼百姓們就更加做不到了,所以從上到下的改革都遠遠不斷的進行著,因為有著他的支援。
從下到上的改革反而是很暴力的,因為那意味著整個朝廷都已經運轉不下去了,不得不運用一些其他的理論,將朝廷現有的規制打破,但是如今這種方式還算是比較溫和的,畢竟從上到下都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就算是有一些思想上的不同,想法上的不一樣,也不會影響他們彼此作為整個事情想要改變的結果。
學生們想做的事情也非常簡單,他們要想把自己在學院裡學到的東西用到生活中去,用到官場中去還需要友誼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辦法去接觸到這些東西,家族裡的東西,讓他們接觸的已經不少了,如今雖然各個學院招生的頻率越來越大,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需要更多新生的人才。
人才總是有源源不斷的攻擊的,這也是為什麼就算是如今朝廷在不斷的折騰,也不會動搖國家的根基,就是因為那些年輕人是國家最重要的基礎,他們還要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