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都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或者說大家在大放厥詞,甚至是振振有詞的時候,其實根本就沒有解決辦法,而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一個人的事情可能說說就做了,兩個人的事情,還得討論一番,三個人的事情,那就是各自劃分利益的時候。
一個村子要是討論事情的話,肯定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爭論,然後大家各自支援各自的意見。
上升到一縣一府,甚至更高層次的時候,那個時候就需要大家不斷的妥協,然後將手裡的事情做好。
因為參與的人多了,參與的環節多了,那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每個人背後都有的人要維護,要有他們所代表的利益階層,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不斷的去討論,不斷去妥協。
所以真正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可能三言兩語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決定下來,對於建文皇帝朱允文來說,現在他所做的事情已經比以前要輕鬆多了。
朝廷漸漸的將公文越來越簡單,程式越來越白話。
因為朝廷似乎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那就是行文越簡單,然後工作效率會越快。
大家不會再私自的情況下,或者說公開的來說,朝堂所做的不對,因為他們也明確的感受到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的團結力量是空前的。
朝廷雖然沒有明文規定,現在可以用這種簡略的方法來行使公文,或者說像百姓們公告,但是因為有著大明報,所以很多事情都變得簡單了起來,老百姓能用嘴說,然後再根據大腦去證實,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朝廷所給的主意。
建文皇帝身邊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班子,或者說現在他身邊的人,頂多是按照之前幫他寫聖旨,或者是做一些講解。
但是如今明顯的可以感覺到他們的責任已經越來越重大了。
方中愈對於這些人加以甄別,再後期他還協助,建文皇帝朱允炆做更進一步的改革。
方中愈要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之前沒有過,或者說只有過類似的事情,然後沒有大批次的事情,現在他所做的就是讓這些事兒完全的。
朝廷的各級官員更進一步的前提是,他們能夠立下更大的功勞,這也是如今六部尚書他們要做的事情。
按照目前來說,除非他們死後能夠得到追封,否則的話,現在已經是達到了頂峰。
當然,除非是給加銜,或者是兼任其他的職務。
內閣大學士的官職雖然不高,但是後期因為內閣大學士一般都還兼任各部尚書,所以也把各部的地位都拔高了。
其實皇帝身邊一直都是有大學士以充當那些各種各樣的工作。
反過來說,他又使大學士的地位變高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身邊也是有的,只不過因為放中愈的緣故,所以很多的事情,他都直接幫建文皇帝朱允文做好了,所以他們的作用反而就降低了,但並不是沒有作用。
按照目前來說,方中愈肯定是不希望像明朝後期那種內閣獨大的局面出現。
那樣的話黨爭太容易出現了。
這對現如今的大明和以後的大明,都不是一件好事。
方中玉要的是一個強大的大名,而不是一個最後,會在內戰中消耗掉彼此的力量的大米。
就好比他堅持了這麼久,就是為了讓戰爭早點結束,然後還集中力量搞發展,這也是為什麼之前他支援建行裡,祝你們快點結束品牌戰爭的原因。
所以他絕不可能把事情越來越鬧大,把所有的情況都越搞越壞。
今世裡忙碌的景象是如今整個大明看起來特別的富足。
老百姓沒有時間種田。
小家小戶販賣的,依然在販賣在大街上能夠看到他們呼朋喚友,然後去酒樓裡聽聽說書人的故事。
這樣的生活很是愜意。
天藍藍的空氣異常的清新。
對於一個在21世紀長大的人來說,那樣天空真的就像一顆顆藍寶石。
那樣的空氣就像是保障一般是大家強烈都需要的。
帝國在這個時候爆發出來的勃勃生機,讓大家覺得帝國真的不一樣了。
事情越來越多,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玉也變得越來越忙。
不說軍事上的變化,光是如今看各個大臣從地方上報上來的摺子,建文皇帝中英文都能知道很多事情。
建文四年,禮部侍郎董倫向建文皇帝朱允文建議讓解縉回京。
建文皇帝朱允文應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