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上有很多危險的工作。
很多人會去做,有很多人害怕,不會去做。
在這個時代,伴君如伴虎,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方孝孺,這個時候是忐忑的,雖然身為帝師,但他,現在越發的感覺到,無能為力,在之前,他說出的那些主意,給朝廷帶來了多大的風險,讓朝廷,遭受了多少的損失,他心裡很清楚,但是,朝堂上下,還有陛下,似乎將這件事情忘記了,但他心裡清楚,沒人忘記,只不過暫時因為,中愈的原因,他們選擇性的遺忘了,但是他知道,如果真的出現了什麼風險,那個時候,那些東西就將成為打垮他們方家。壓垮他和他兒子的,最大的一棵草。
所以,他這一段時間已經很低調了,一直在家潛心研究,中愈留下來的那些東西,之前終中愈跟他討論了關於,儒學,關於儒家,之前的發展,還有之後的發展,所以他一直都在改變。
中愈留下來的東西,對他來說就像是一種,新鮮的血液,給他開啟了一扇,不一樣的大門,在那個時刻他想到了,最好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那就是,在儒學的地位上,他的地位更加的高,他可以不管他的事,但是,與儒學儒家相關的,他必須要管。
他心裡想的很清楚,一旦他做出了改變,會給當今的朝堂帶來多大的影響,給天下的學子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他不能退卻,因為這關乎到他們一家人的性命。
如家,在這個時候,流派還是很多的,但是大家,幸福的還是程朱理學,至少目前來說,朝廷開恩科取士,也是,採用的,八股。
八股文,雖然沒有後世,那麼的嚴苛,但是多少已經有了那樣的樣子,所以,需要更多的學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那上面潛心研究,這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中愈告訴他的,脫離實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他們都沒有實踐過,全靠耍嘴皮子,又能獲得多大的益處了,所以,在這一刻上,他深深地相信,中愈說的都是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想,保護好自己的這個兒子。
中愈做的事情有多麼的離經叛道,他已經漸漸的感覺到了,雖然之前沒有太多的想法,但是自從,大明幻夜騎出現之後,他就知道,中愈走向了,可以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道路,而那個道路,現在,充滿著荊棘,必須要有人保駕護航,杭,如果讓他單獨一個人在前面猛衝的話,帶來的,肯定是毀滅性的傷害與打擊,所以需要在其他方面保護她。
這也是他和他的妻子,方鄭氏一直討論的事情,中愈,畢竟年紀太小了,再朝堂上,根基太弱,縱然有這些叔叔伯伯們,願意幫助他,但是,如果真的觸及到了某些核心的利益,恐怕,就不能夠了。
他是儒臣,他學的是儒家,但並不代表他就傻。
當年太祖高皇帝,為什麼,不願意重用他,考慮的原因太多太多?
當然,也就是他表現出來的太過忠厚,甚至是隻能做老師,而不能做,大臣。
所以希直先生,出名的,是教學,不然王爺不會,請息植先生,去,教導數,王府的子弟了。
建文皇帝在一旁看著他,方孝孺拿著,建文皇帝弟過來的摺子,其實心裡是很忐忑的。
他,翻看那些摺子的速度很慢,似乎想要把上面的每一個字都看的很清楚,而且這個時候他隱隱有些緊張,因為他看到了。
不同的摺子,裡面多少都流露出了對大明幻夜騎的,好奇。
幾乎每一個統帥都提到了,大明幻夜騎的戰鬥力,而且,在那一場,對外戰爭中屠殺了一個前元韃子的小部落。
重點不在這裡,重點在,他們可以以500多人的兵力,就屠殺了一個,數倍於己的小部落,這才是重點。
大明將士的戰鬥力有多強,建文皇帝,雖然說,不太瞭解,但是,多少是知道一些的,如果大明將士的戰鬥力真的如此之強的話,平叛戰爭也不會打了3,4年,而且損失慘重,所以,他也意識到這裡面的重要性,但是這個時候,他還是想聽一聽,方孝孺的意見,畢竟只有他,才是那個對方中愈影響最大的人。
當然這些想法也是外界其他人的想法,當他們不能探聽到裡面的秘密的時候,他們就會猜測,從種種的蛛絲馬跡中猜測,也就是這樣,他們認為,方中鈺的一切,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都來源於他的父親,方孝孺,也就是希直先生。
沒有人會去告訴他們真正的答案,因為,答案只有中愈自己知曉,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雖然父親給他留下了不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