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盯著,方孝孺沒有辦法去驅趕這些人,況且他自己的兒子做的就是這樣的事,在這個方面她還真沒底氣去跟別人爭,只能讓自己家人多注意一些。
“父親,孩兒要做的事是有利於大明的,這我會跟皇帝陛下說清楚的。您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真正的成為儒家領袖,將咱們的想法廣泛的傳播開來。用您的名望來號召大家,幫助大明度過最深的難關。現在咱們需要團結的是更多的力量,如果您不幫忙做這件事情的話,孩兒真的太難做了。”
中愈從來沒有想過要在輿論上控制太多,但是現在年輕人們對他有想法,那些朝廷的官員們也說不清楚。
黨爭在這個時代,雖然還沒有太明顯,也沒有大明後期那種各個黨派之間爭鬥,為了內閣首輔來做這樣的那樣的妥協,但是現在大家都是共同的利益,如果真的牽扯到了太多事情,恐怕那些人對中愈也還是有些想法的,再加上本來就有一些人難以答應。
只要方孝孺能夠現在真正的或者說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他現在最新討論理論。
對中愈來說都是一種幫助助助。
中愈是深深的知曉意識形態是有多重要的,底層的老百姓可以對那些有些模糊的瞭解,但是那些中層甚至是上層,那些在朝廷裡做事的人們必須要知曉。
只有一個聲音是很重要的。
不管在任何時候,一個聲音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總不能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其他人的聲音出現。
這一點中愈是不能忍受了。
為什麼皇權在這裡這麼受人追捧?
大家都想坐那個位置。
那是因為皇權在這個時代就是至高無上的。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燕王朱棣也不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做這樣的事情。
也不會將這個帝國拖入戰爭長達四年。
中愈要的是一言堂。
但不是那個位置。
如果這是大明最後的時代或者是其他什麼情況?
他可能會選擇那個位置,但是現在他絲毫沒有這樣的想法。
不僅僅是因為大明開國才35年,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威望足以支撐這個朝廷留存下去。
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不姓朱。
這是朱家的大明王朝,這一點可謂是深入民心,不管中愈怎樣宣傳,別人也不會忘記這件事情的。
他的父親是大明的忠臣。
是江南的儒家領袖,這件事情已經是多年集攢下來的。
父親是愛惜羽毛的,不可能不管不顧。
所以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他都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妥協太多。
也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多花時間。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抓緊時間把這些事情弄好。
有很多的突破,需要他自己來做。
或許有一些東西別人能夠想到,但是別人不一定會做,或者又有各種各樣的情況,沒有辦法去做。
但是他不一樣來自後世的他,心裡很清楚這些事情會怎麼樣?
所以他必須要給這不一樣的大明朝廷換取不一樣的生機。
“為父知道你的意思,這些也一直會做的,只是希望你做事情的時候,能夠不忘初心,不管你之前做了什麼,現在又想做什麼,以後會做什麼,你都要記住,你是方府的長子,凡事多考慮一些,這些用不會錯的,這一次你是做的大事,但是還是把你的父親母親嚇了一大跳,你的母親非常的擔心,所以還是要多考慮一些。”
方孝孺有她的想法。
不管中愈做什麼,雖然他會有遲疑,但是還是會支援。
可以說是一種信任。
也許他自己說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
他沒有想過在這個事情上多加糾結。
他所想的就是中愈把這件事情處理好。
不要給他的父親母親帶來太大的負擔。
讓他想法很正常。
大家都要活著不是嗎?
方家又一大口子人呢,不是隻有他們幾個,他可不想,因為中愈的事情,給家裡帶來太多的波瀾。
就算是有問題,他們一家承擔就行了,不要牽連到其他人,這樣可不好,畢竟誰都不是該死的,人家有人家的生活,不過依附在方家的人,那就不一定了,畢竟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們這裡,已經在方家這顆大樹上吸食了,樹倒了,被壓迫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