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機會,這個機會很難得,也很必要。
在長興侯侯爺耿炳文離開了,方家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的目光投向這裡,投向方家,他們不知道長興侯耿炳文與方中愈到底談論了什麼,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中愈可能要做一些什麼事情啊,至少讓朝廷一些大臣們都坐不住了。
他們之前討論的事情,在這一刻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有些事情,一步晚,步步晚。
還有的大人之前靠著自己的兒子,因為跟中愈關係還不錯。
多少是猜到了一些?
而且在這場戰爭中獲得了不少的福利。
但是現在他們也看不懂啊!
方孝孺方先生都沒有看懂的事情,他們多少也是有些蒙的。
“太祖高皇帝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就算是他真的要這樣做,選的人也會貫徹他的旨意,而不會這樣做。”
方孝孺還是不願意相信,他不相信太祖高皇帝會放下大明江山,不管下出這樣的旨意,而且讓他們做這樣的決定。
燕王朱棣所做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好事,起兵造反大多數是為了他的私人野心。
這一點不管是朝廷,還是燕王朱棣本人都會對這些事情承認的。
造反就是造反,沒有什麼道理可講。
如果燕王朱棣獲得了勝利,或許這件事情還有其他的解釋,但是現在他失敗了,他成為了一個失敗者,自古以來成王敗寇。
燕王朱棣現在不得不接受這種命運的安排。
所以這件事情沒有其他的解釋,必須是這樣。
方孝孺不願意相信。
“父親,難道你沒有想過太祖高皇帝下的旨意只是保住他朱元璋的江山,不是當今陛下的江山嗎?”
方中愈搖了搖頭。
父親的想法還是太簡單了,父親不是一個純粹的政客,他還是隻是一個文人。
他現在的想法,時時刻刻都從從一個文人的角度出發,所以才會有現在這樣的想法,說服得了他自己也能說服得了別人。
只是這偏偏說服不了方中鈺對於終於來說他所知曉的一切,跟陛下跟父親所知道的都不一樣。
“這不可能太祖高皇帝不會這樣做。”
方孝孺不願意相信站起來在中愈的面前走來走去,他把這件事情看得很重,之前是他一直堅信太祖高皇帝是為了保住大明江山的。
太祖高皇帝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
這是他一直堅信的理由,不管他做什麼,也是他一直以這個為基準來約束自己?
告誡自己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但是現在中愈告訴他的,讓他之前的信念一下子就崩塌了。
太祖高皇帝居然是這樣的想法。
他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嘴裡還不停的嘀咕,他不相信太祖高皇帝的是這樣想的,他也不願意相信這麼久以來,他堅信的信念是這樣的。
“父親,沒什麼可以不能相信的,如果太祖高皇帝沒有這樣的想法,當初為什麼要分封藩王呢?”
方中愈打算再告訴父親一件事,直接消除父親心中的疑惑。
“太祖高皇帝分封藩王,是因為邊塞不安寧,由他們來坐鎮的話,可以讓邊塞最大的軍事權力集中在皇家手中。也為了那樣可以讓邊境的人們不受異族的侵害。”
方中愈剛剛說完,父親方孝孺就立馬反駁了過來,似乎這樣的理由是他之前一直說服自己的,也是朝廷用來說服其他人的。
所以他想都沒想就立馬回答了。
“父親大人,真的是這樣嗎?”
“難道不是?”
看著自己的兒子,這樣肯定的說著這些事情方孝孺心裡有些難受,他突然想到了些什麼,但是確不願意承認。
他頭上的汗一滴一滴的下來,就好像剛剛從雨中出來一樣,身上的衣襟都溼了。
他想到了,想到了。
他明白,中愈的意思了,雖然中愈沒有明說。
太祖高皇帝設立藩王哪裡是為了鎮守邊疆?
也許真的有這方面的原因,存在,但是真的有必要設立這麼多藩王嗎?
其實還是為了大明朝廷的長治久安,如果真的中央朝廷的皇帝沒有辦法再次擔任這個統治中原大地的重任之時,地方上的藩王是可以入京的。
到最後地方上的藩王和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