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對他來說,已經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因為他手下的人實在太少太少。
況且還有那些含有二心的人。
“為父會留在蕭縣。你趕快帶著你母親早日離開吧。”
“不,父親,您不走我也不走,再說大姐還在姐夫家了,咱們要是走了,她怎麼辦啊?”
這是一個小姑娘,看著年紀不大看這樣子,她似乎對於父親的選擇很是不願意。
“現在形勢危急,戰爭的情況,為父也做不了主,可能,就是在這裡為朝廷盡忠呢,最放不下的就是,大姐和你,還有你們的母親,所以,儘快帶他們走吧。家裡的金銀細軟能帶多少帶多少,儘快走,這裡已經是是非之地了。”
“不,父親,我不想走,母親也不會願意的。”
這位小姑娘拒絕了他的建議,眼淚刷的一下就流出來了,他不想把父親一個人留在這裡,他知道,他一直都知道,父親是忠於有建文朝廷的,不可能,去跟那些眼線一樣,投降燕王。
他她雖然是個女兒家,年齡又不大,但是這些道理還是懂的,所以她不希望父親一個人留在這裡。
“走立馬,走,不然為父就要生氣啦!這個時候我也顧不上你們啦,能走多遠走多遠吧,去京師。”
鄭恕扭頭,不去看她的女兒,表現的特別堅定,似乎很是狠心的逼迫他們立馬離開。
她女兒看著父親如此的狠心,不得不一步一回頭的,離開了父親身邊,趕快按照父親的安排,帶著母親離開。
在原歷史中在淝河之戰之後,迅速進攻蕭縣,那個時候,蕭縣的知縣鄭恕,因為自己內心的忠誠,所以不願意投降燕軍,最後被燕軍殘殺而死。
鄭恕的二女兒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但是因為從小的家教原因,她也不願意投降燕王,最後上吊自殺了!
可以說什麼樣的人就會帶來什麼樣的家庭。
鄭恕的家教還是挺成功的,他的女兒跟他一樣。
為建文皇朝進忠了。
戰亂的時候,誰還顧得上誰呢?
聽說燕王軍隊快要打過來了,蕭縣縣城裡面亂作了一團,就算是之前縣衙裡面除了告示安撫民眾也沒有,讓他們特別平靜下來,反而是越來越多的人逃走了。
這個時候他們就成難民,以前她們還沒有理解為什麼之前北方一直由老百姓逃難,現在真的臨到了他們自己去,想不通了!
沒想到沒想到短短的幾個月,他們就跟北方的那些老百姓一樣,成為燕王手中的犧牲品,現在不得不拖兒帶女的離開原來的家,南下去尋找一個穩定的集聚地。
鄭恕平時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對身邊的人也挺好,所以就算是現在他身邊也還聚集了不少人,有百姓有商家,還有衙門裡的衙役。
他沒有忽略這些人的力量,迅速組織起了防禦。
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留在這裡陪他等死的。
所以現在留下的人有一個算一個,有一份力量出一份力量,他都來者不拒,只要是能幫助守城的基本上都用上了。
那些逃難老百姓,既然他們要逃,就說來個徹底的淘。
鄭恕告訴他們要逃立馬逃,但是要留下房間裡的糧食,金銀首詩不要,作為他們抵抗的軍糧所用。
錢財分文不取,只要糧食,那些老百姓們帶著足夠的口糧之後將多餘的糧留給了鄭恕。
他們並不看好這一場守衛戰,但是對於這些忠心耿耿的們來說,他們又覺得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卻讓別人來保衛,他們的家園是不好的,所以還是願意留一些東西給他們,也算是自己盡了一份力吧,至於能幫多少,那就難說啦!
鄭恕的家人也跟著那些老百姓離開了蕭縣。
至於是不是去了他期待的南方,期待的京師,那就不知道。
鄭恕寫了信件向附近的,平安軍隊,還有國公爺,求助。
但是遠水接不了近渴,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幫上忙。
“大人,咱們能守的住嗎?”
一天的勞累之後。他們終於能夠休息一下啦,一晚的時候鄭恕和手下的衙役們一起聊天,這個時候他哪裡還像一個知縣,完全就是一個在泥潭裡,剛出來的人一樣,身上沾滿了泥巴。
這是他們和衙役,還有那些衛所兵一起做防守沾到的泥巴。
“肯定能守的住,你們不要忘了,燕王是叛賊,而且他根本不是太祖高皇帝的兒子,就不可能坐上皇位,再加上大將軍平安,還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