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552章 朝廷欲學越勾踐

沒有人口就沒有發展。

曾經人們相信人多好辦事,所以不顧一切的繁衍著後代。

所以在那一瞬間積攢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力量,就成為了一個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口紅利。

方中愈雖然記不清楚怎樣使這個方法更行之有效,但是他知道大明朝廷還需要更多的人。

要想要更多的漢人在這個國家生活的更好,那就必須要有更多的人,為整個朝廷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所以中愈告訴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人需要大量的人。

“陛下說得確實有道理。這個問題臣已經提到過了。大明朝廷的糧食確確實實在很多地方是不夠吃的,主要是因為物種不夠豐富。糧食的種類過於單一。所以首先要找到能夠在偏遠的地方生長的那些主食來,替代一部分大米。”

在這個時候,大米一般在江浙蘇一帶,中愈記得其實根本不是很清楚,但是早期的話就是有些百姓能夠吃飽,而有些百姓卻不能吃飽,不能吃飽的也就是一些偏遠地區的,那些物產比較貧瘠的地方

太祖高皇帝是經歷過那一次餓肚子的時候,所以他對於這件事情還是看的挺重的。

開國之後對於糧食的把控還是挺嚴的,再加上長治久安這麼久了,百姓們都有一些懈怠,只要能吃飽肚子安居樂業就好了,這是他們的想法。

也正是因為這樣反而是那些能吃飽的地方,糧食反而越多,那些不能吃飽的地方,糧食反而越少。

現在中愈於想要增加人口,增加人口的話,就需要更多的糧食,也許目前看來還沒有什麼太大的缺陷,但是以後誰說的準呢,所以對於中愈來說,不管是為以後的考慮,還是現在考慮,他,都希望能夠找出更多的作物來替代大米。

不是說完完全全的拋棄大米,不用了,意思是選擇一種或者是多種能夠在老百姓餐桌上出現的食物。

“雖然朕不是太懂你說的這些東西,但是但是既然這麼久都沒有突破的話,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吧。”

建文皇帝朱允文,理解中愈的意思,但是他沒有辦法對這件事情做出一個他自己的想法。

但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一張嘴都說到了重點。

要是真的能這麼容易解決的話,也不會拖到現在,某些地方的人還是吃不飽肚子。

況且中愈提到的,要是增加人口那花費的糧食就會更多。

“這個臣還沒有想好,不過還是能有解決的,江南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自然會有充足的糧食,只要有相關的政策,相信還是能夠籌措到不少的糧食。臣現在所想的事情就是怎樣來增加人口。”

說白了,終於就是一個半吊子,他能想到的情況都是模模糊糊的。

前世有太多的東西,他都只知道一個大概。

所以他只能根據這裡的實際情況來修改自己的東西。叉叉她遇到的皇帝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是一個涉世未深的人。

至少在某些情況下他的想法還是比較簡單的。

“那你想怎麼做?”

對於中愈的想法,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是挺感興趣的,所以這也是他之前一直做的事情,現在也算是在補課吧,兩個人都討論一些。

“依臣看來想要獲得更多的人口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吸附,讓那些邊遠地區的百姓們歸附朝廷。當然全指的是那些不同於漢民族的人。例如塞外,例如西南邊境以外的百姓們。”

“那第二呢?”

建文皇帝稍微思索之後就問了第二個問題,對於他來說第一個問題,似乎不是太難。

早在太祖高皇帝的時候就有無數的異族人進入大明,向大明投誠。

只是那些人並沒有獲得太多的尊重與認可。罷了

就好比當初寧王殿下手下統領的朵顏三衛一樣,雖然他們也在大明的統治之下,但是並沒有讓漢民對他們得到認可。

所以建文皇帝朱允文就問了另一個方法。

“當然是鼓勵生育了,國朝的百姓有很多,但是這場戰爭之後有不少的百姓失去了他們的生命,朝廷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們儘快的生育小孩,生育更多的小孩。”

中愈說的很是其中臉上也充滿了笑容,但是這話聽在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耳朵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鼓勵生育確實是一個辦法,但是你這樣的話還是回到原先那個問題,吃的怎麼解決,人越多吃的就更難解決了。”

“陛下,不必擔心,當年越王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