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派人送去拜帖,約定明天您去拜訪他們二位。您看還要做一些什麼準備嗎?”
方良,現在管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小十二一直跟在中愈身邊,有小12來幫助,中愈做做些基本上的工作。
汪雨辰專門給中愈派遣了五個人。
有小十二帶領。
他們六個人相當於中愈身邊的小幕僚團隊,一直是幫著中愈處理好身邊的事情的。
包括來往資訊的整理與收集。
“哦,二位大人怎麼說?”
中愈想起來了,這也是他之前安排的,現在他都有些忘了,不過既然能做,那就要去看看。
監察御史有很多之前中愈也跟他們沒有太多的交道。
現在中愈能夠想起來的就是這兩個人。
在原本的歷史上連楹在金川門燕王朱棣進入京師的時候刺殺並大罵的朱棣,雖然沒有成功,最後被燕軍爛刀砍死了。
所以一般的歷史名在討論這些的時候都會提到他。
中愈認為這個人了不起,現在到了這個時代之後,又透過其他的手段,瞭解了一下他,發現這個人確實是個人才。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晏駕,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年號建文。
燕王朱棣(允炆之叔)起兵燕京,直指南都而下。
在這場“靖難之變”中,在朝百官恐慌萬狀,大有不擊自潰之勢。
連楹與御史董鏞,戳力同心,誓死報國,糾察大小臣子,聲言“不效忠於本朝者,輒露章彈之”,才使群臣肅然。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率軍渡江,進犯京都,屯兵金川門。金川門守官谷王穗及李景隆開門迎降;侍從楊榮巧於獻諛,請朱棣先謁祖陵,實為勸進;御史連楹與董鏞趕到,叩馬仗義執言,抗詞瀆諫,責問朱棣:以臣篡君,可謂忠乎?以叔殘侄,可謂仁乎?背先帝分封之制,可謂孝乎?名分紀法蕩然,懼不可以訓天下後世,指天示日,詞色甚勵,朱棣大怒,立即命典刑官問斬,連楹慷慨引頸而死。朱棣破城,皇宮大火,建文帝不知下落。
對於這樣的人,才中愈確實不想放過。
不過和他父親一樣的年紀,現在這個位置確實有一些屈才了。
中愈其實不太記得一些人的名字,他只能從他們大概的言行之中去判斷。
這個人在太祖高皇帝時代,名聲就不錯,所以中愈打算跟他好好聊聊。
之前一直都在忙碌,僅因為平叛戰的事情,他對於這些人並沒有太多的關注,但是訊息一直在不斷的蒐集著,現在中愈騰出手來了,他希望能對朝廷的官員做一些對比。
茹瑺人,之前是因為太過出名了,所以他一直都記得,現在他腦海裡一直都在懷疑到底有哪些人一,曾經,讓,錦衣衛的人把,朝中諸位大人的名單拿過來一份,他一一回想,但是有太多人只知道個名字想不起來到底做了些什麼,不過對於某些那些可能會投誠的那些大臣們,他還是有印象的。
所以他也在跟建文皇帝朱允炆,些人該提拔那些人該降職,甚至那些人該罷官。
別人不願意來做這個壞人,他願意做,畢竟他要給這個朝廷留下最好的官員們。
他沒有讀心術,也不能確定別人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所以他只能儘可能的回憶起那些他能聽到的名字。
有些名字太聽說過,有些可能沒有聽說過,但是透過別人一貫的作風也能多少猜到一些。
況且現在平叛戰爭已經結束了,他需要更多的人才。
或者說他需要更多的人在崗位上堅持的做下去,這也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
“二位大人,考慮了之後答應了你。少爺,其實與您的身份沒有必要對他們這麼客氣。”
小十二說一句,對於他們來說自家少爺真的沒有必要這樣,不僅僅是因為他立了大功現在錦衣衛的權勢,遠超過去。
況且自家爺還是男爵。
中愈打算這段時間一直不斷地去找找這些人跟他們聊聊,看看這些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現在不怕人多,只怕人少,所以還有更多的崗位等著他們來。
再加上建文皇帝,朱允文有意在建一個部門,他還得為自己多找一些人人。
這些人他需要自己去考察。
“這樣的話不要再說了。二位大人,能在這個位置上坐這麼久,自然有他們自己的能力與德行。告訴手下兄弟們都低調一些。錦衣衛的詮釋不需要用這種高調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