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還是要講究一些緣分的,就好比之前方中愈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在大明朝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變故,最後將大明潮帶到了如今這樣的地步。
建文12年,朝廷已經開始在應天府附近按照方中愈所提供的建議規劃了工業區,也就是說這裡將會成為未來依靠京師的工業大區。
當然這個地方非常的大,而且依靠著水,畢竟按照目前的技能,大多數用水力來驅動的話會解決不少的問題。
如今工業規劃雖然說沒有那麼多完善,但至少表現出來了特別大的虹吸效應。
反正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還有那些富商他們也紛紛的投錢出來在這裡開展建設。
應天府內小的河道特別的多,所以富商們如果在附近建立起工業區,還得承擔對於河道的清淤和穩固的費用。
以前這些事情都是由朝廷來做的,但是如今是那些富商參與進來之後,朝廷可以節約大筆的費用。
戶部和財政部在加上皇帝的內庫,如今收錢都幾乎收到手軟,畢竟有很多的財政不斷的向他們傾斜,他們也透過貿易的方式來收取費用。
如今的工業園區不僅要生產,更多的是研究和試驗朝廷,希望他們能夠儘快的研究出能夠取代人力的工具,畢竟所有的東西都完全依靠人力來做,是不划算的。
從最開始的設計到如今建設出來已經花了不少的時間了,方中也希望他們能夠加快腳步,不過這也與投入的精力有關,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投錢進來,自然能夠儘快的將這些發展起來。
錦衣衛的將作司並沒有在這裡完全駐紮下來,但是也在這裡設下了一個點,可以和那些富人開辦的研究所進行合作,他們自己依然有他們自己的地方。
畢竟是希望做事的,所以大家對這些還是非常的重視,朝廷的官員們雖然有各自的利益紛爭,但是在這個時候還是團結起來,把手中的事情做好。
畫大餅,只有畫的更大,每個人分的才更多。
方中愈知道這只是一個起步的過程,有汙染是肯定存在的,但是汙染還是會強調一下,不要做太大的汙染,當然如果有了汙染,等發展起來了再治理也不差。
如今大明的工業體系只有兩種,一是軍用品,二是民用品,軍用品,更多的是皇明軍事學院在支援。
當然有很多東西是軍用品,做了之後發展到民用上的。
百姓們對於那沿江的一大片工業區其實是非常贊同的,他們心裡都清楚,市場上很多用的東西都來源於那裡,他們要掙錢也是透過那裡。
在更多的場合下,方中愈是不需要去籠絡那些人,因為朝廷已經給予了他們充分的尊重,在加上皇帝甚至接近了一些工匠,給予他們更高的地位。
皇帝都已經這樣做了,他們還不得感恩戴德,甚至是把他當做一生的榮耀。
不過這也很正常,現在政策比以前好,皇帝也經常出現,所以能夠見到皇帝,但是受到皇帝的接見還是不太普遍的,至少不是一般的人得不到這樣的待遇。
所以那些匠戶們回去還是很高興的,說不定晚上還得喝幾兩小酒,喝朋喚友炫耀一番。
大明的生活就是這樣的簡單,但又充滿向上的精神勃勃生機,就是如今的大明如今宵禁雖然沒有像之前那麼嚴格了,但依然還是在管理,京師的夜晚,非常的繁華,秦淮河畔依然是那樣的熱鬧。
藏汙納垢之地並不是沒有,只是如今管理的越來越嚴格,朝廷對那些事情是有動向把握的,畢竟有些東西朝廷不方便出面,借用,那些人的力量也是正常的,在加上地方上的秩序由他們來維護,至少不會給朝廷帶來太大的麻煩。
應天府作為國都還是要考慮一些影響的,在加上如今大明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周邊的番國不斷地前來朝貢,自然要給予他們更好的大明印象。
如今大明的百姓,對於那些長得不太像華夏人的,然後又身著奇裝異服的外地人,算是蠻熟悉了,不再那樣大驚小怪,畢竟他們見到了太多太多不一樣的人。
對於那些前來求學的學者和前來交易的商人來說,來到大明就好像來到了天堂似的,他們的傳說體系中,神人們高高在上的地方,這裡到處都是美食,到處都是美酒,甚至是去青樓,也比在他們自己國家的要講究的多。
“哇,你看這裡居然有這麼多好看的東西,好吃的東西。”
說著蹩腳的漢語,但至少能夠清晰的表達出意思,那就是這些外國的使臣們一直都有著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