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愈離開了。
天越發的冷了。
這段時間朝廷沒有發生一些什麼特別的事情,就算是一些訊息也只是在內部流傳,陰天符變得有些蕭瑟起來,畢竟天冷了,大家都不想動彈。
貫穿全城的運河如今卻還是非常的熱鬧,畢竟南來北往的貨物還有運送糧食的船隻,都源源不斷的從各地來到京師。
今天扶你的人越來越多,消耗也自然多了,所以外地來往的商品貨就越來越多了,朝廷根據這些收了不少的商水,所以整個大明財政的收入還是有保證的。
秦淮河畔的花船依然像之前那麼熱鬧,附近勾欄的買賣反而越來越好,畢竟有越來越多的人流連這裡,繁花似錦,都是大家喜歡的。
京師裡的管制還是非常嚴格的,但是大家不會去影響百姓的生活,這一點是所有人都得到的共識,除了之前戰爭時期京師做過宵禁以外,現在反而大家更加習慣如今這種狀態。
朝廷的威懾也越來越強大,讓很多人都知道帝國強大了,百姓們因為這些能夠感受到切實的變化,所以他們也非常支援如今朝廷的政策。
至於朝廷的商人,還有那些船隊在外面做了哪些事,又其辱了多少人與他們無關,只要朝廷不壓榨他們就行了。
百姓們分得特別的清楚,要麼是大明帝國的百姓,要麼是藩國的百姓,要麼就是敵人,其他的都與他們無關。
京師裡越是安靜的時候就越是意味著可能要有什麼事情發生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在這個時候也沒有特別的旨意出來,不過他和方中愈聊了很久的事情,還是被有心人傳播了出去。
不少官員還在想現如今建文皇帝朱允炆到底要做什麼?方中愈要到底要做什麼?
有能力打聽的都在盡力打聽,沒有能力打聽的也在想著法兒打聽,反正不能讓自己成為睜眼瞎,得把什麼事情都多少,聽到點風聲,畢竟上面大雷聲大了,總是會影響到自己的。
大明朝廷有太多的坎,順利過關就會變得很好。
可是如果不是你的話,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建文皇帝朱允炆,後來又去看了看太子和幾位皇子。
心裡的想法也越來越多,家事未必就是國事,這家國天下,這擔子太重太重,重到連他自己都有一些單不起來了。
之前宮裡可能還有一些爭鬥,甚至是為了一些可能懸而不決的東西做出一些過分的事,可是如今皇帝年紀還輕,太子又有這麼多名師教導,自然不會引發一些其它的問題。
方中愈效忠的只有建文皇帝,朱允炆其他人心裡都清楚,所以對於錦衣衛如今的表現,誰也不敢多說幾句話,畢竟不過牽扯到自己,最後帶來的只有麻煩。
錦衣衛指揮僉事曹文越曹大人,他也會看錦衣衛的奏報,大多數的訊息到了方中愈那裡自然也會到他這裡,但是他只挑一些重要的事情看,其他的基本上都不管。
有這樣一個上司對方中愈來說是非常的幸運的,因為沒有人會去掣肘他,方中愈心裡也清楚,曹文越曹大人這把錦衣衛真正的想交給他的,所以才沒有管那些事,對於為你的一些事情他也壓制得住。
更何況錦衣衛北鎮撫司如今所做的事情,讓衛裡的其他兄弟都非常的滿意,畢竟他們的福利也提高了。
拿人手軟吃人嘴短,大家這個時候都知道,畢竟是牽扯在一起的,如果做的不好看,那就是打對方的臉,小方大人的臉是那麼好打的嗎?
皇帝心裡到底有多少親近的人,誰也不清楚,可有一點大家是知道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心中一定有方中愈一個位置,而方中愈成為了絕對可信的幾個人之一。
在最開始的時候,方中愈還沒有發跡的時候,如果有什麼過節或者說有什麼得罪人的地方,都不得不透過皇帝的手法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渠道來把事情做好。
但是如今卻不一樣了,方中愈手裡掌握的資源遠遠的超過了其他人,甚至是之前那些他要仰仗鼻息的人,如今也不得不奉承著他。
這種變化不僅僅是方中愈自己手中的力量更加強大,更重要的是皇權依然強大,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賞識就是他最大的保障。
方中愈如今也非常的高興,歡天喜地自然是不錯的,甚至是還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桌酒,這也是對近期整個方家的改變的一種慶祝。
“中愈啊,老家的人,都被你抽掉的差不多了,村子裡也就剩一些老人了,這些人你可要託人照管好,別讓他們受了欺負。”
在飯桌上方中愈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