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能只是上層人一時的想法,但是如今那些想法正在成為真實。
方中愈在很多情況下都已經不開始直接做決定了,而是指作出選擇或者說提出建議,讓更多專業的人來做,畢竟再好的制度都需要有人來幫忙執行,所以那些執行者就由皇帝和朝廷共同來決定,它只不過是提出建議。
這次離開京師方便,他了解了很多大明更多的事情,因為有些事情不能只從紙上和書上看到,還有更多的去了解。
但他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說百姓們對於朝廷的變化還是有一定的滯後性,雖然也可以瞭解到不少外面的事情,但對於更多突然發生的事情,他們是沒有及時的知道的,這也就意味著朝鮮的很多政策對於他們來說是陌生的百姓們知道的夜晚,那麼就有可能被其他人利用的。
所以這樣的問題就不應該出現在錦衣衛所做的事情大明宣傳部如今正在各個府縣成立他們的分部,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們能夠在那裡建造出相應的分部的話,也就意味著報紙可以在他們那裡直接運出來,而不是從京師這邊安定好之後再運送到地方。
朝廷的官員如今更多的是養氣功夫,也就是說他們不會隨隨便便的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但更多的還是處在做事之上,如今的六部尚書更多的似乎在考慮大局觀,也就是說做事的都是手下的,他們目前還有一種很好的方式,而其他人真的是為了上位,也不得不努力的做這樣的事情。
在很多的情況下,方中愈只需要提出問題,卻不一定要把這個問題來解決,更多的情況下他是提出建議和說出自己的想法,當然更多的是來自後世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夠幫助他解決很多的事情,但把它本土化,適應這個時代也是有必要的,所以他就需要其他人來把這些話傳出來最後傳播出去,這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大明報和畫報,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報,就成了如今可以幫助朝廷傳遞訊息的器物,當然這一切都在朝廷的控制中,否則的話不能控制,要是被有心人利用,那就是為他人做嫁衣,畢竟胡說八道,把假訊息傳的天下都是總是會引來各種各樣不好的事情的,在戰爭中如果用一些輿論上的還能夠理解,可是如今朝廷表面上已經太平許久了。
再加上如今大明宣傳部的組建之後,更多的人已經開始希望大明宣傳部出臺一系列的管理法律,這樣的話也讓他們能夠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像之前一樣隨便亂說話。
方中愈如今就像是一個遊學的學子,在你的身邊人深入百姓之中,在百姓之中來了解如今大明的施政方針,還有各種各樣的情況,現在還有什麼可以彌補之中的?
在後世那樣發達,那樣資訊傳遞方便的時代,都沒有完完全全解決下一個國家的問題,更別說如今這種貧瘠的地方,越是偏遠的地方,對整個朝廷或者說對於天下的歸屬瞭解的並不多,就算是朝廷不斷的宣揚,也有一些地方是達不到的,更何況朝廷就算是認命了一些地方官員,但那些地方官員所擁有的精力有限,還要與各個地方的氏族共同治理,這本來就是一個很耗精力的事情,更別說還要跟著朝廷一起做改革。
所以在這裡面很多地方終於還是看到了不少的地方官員,還是在保守的處理著各樣的事情,因為對於他們來講,只要能夠保持自己任內不出現一些大的事故,不弄的百姓埋怨就已經很不錯了。
在外閒逛的方中愈忽然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英國公張輔。
在歷史中那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畢竟在永樂一朝,張輔的地位已經超越了很多人。
其實大家心裡都很清楚,腳趾那裡的人都很害怕他,所以才會在他的大軍一到就投降了大明。
可是如今在方中愈的干涉下,張輔只是一個年輕人,而那個年輕人在最後一次營救燕王朱棣失敗之後就已經自殺了。
曾經方中愈還後悔了一些,後悔自己之前太過那個,但後來想到如果沒有丈夫的自殺,英文週記不會那麼快的,就收斂好自己的心思,畢竟朝廷能夠讓丈夫自殺,也會讓更多的人自殺。
方中愈後來也想通了,沒辦法,有些人就得接受命運的安排。
總之想的事情多了,參與的事情多了,方中愈的想法也漸漸的變得淡然了,更何況他如今的年紀越來越大,之前皇帝跟他提的婚事,也讓他現在不得不面對,更何況魏國公徐輝祖也在催他,儘快把事情定下來,雖然沒有公開,可大家心裡都有一個明白賬,也就是說這些事情遲早都會做的。
這一段時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