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些商人們,他們是最懂得利用朝廷的政策的,之前不管有什麼樣的風聲傳出來,他們總是會能抓住機會,百姓們也都知道,再加上那些商人們如今都非常的機靈,總是會培養一下自己家的孩子,大不了就多生幾個唄,朝廷如今正在鼓勵生育,多生幾個,好好培養,總有幾個能讀書的。
這樣的想法很多人都知道,他們也正是這樣做的,因為朝廷需要更多的人,也需要更多的人才,他們只是其中之一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現在他所做的事情,朝中的大臣也從中獲取了不少的利益,所以對於這些事情都是更加快速的去做。
從下而上的改革可能會受到重重的阻力,但從上而下的改革就會變得順利一些,雖然也有一些阻攔,但在大勢所趨之下,有些人還是選擇了妥協,至少在某些情況下他們不會去拖朝廷的後腿。
越是有想法的人就越會考慮瞻前顧後,他們會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考慮清楚,如果再沒有辦法作出決定的時候,至少要保證那件事情可能會掌控在他們的手中,這才是最重要的。
精細化成了各個部門的主旋律,之前他們獲取的權力太大,如今想要把他們的權力在摘出來,恐怕要花費一些功夫,不過在之前平叛戰爭之中,因為有太多的官員被趕出京師,去前線看一看將軍們是怎麼作戰的,所以那些人成為了如今各個部門的中堅力量,至少他們不再像之前一樣排斥武將,排斥整個帝國在軍事發展中所作出的努力。
或許朝中有意培養一些文武全才的將領,所以皇明軍事學院就誕生了,在他這幾年的操作之中,已經培養了無數的學子,這些人正在全國各地的衛所之中擔當起一些不太重要的職務,但卻會影響為所裡計程車兵。
驟然升高胃是不可能的,資歷這件事情還是要多考慮的,有些人憑著資歷憑著戰功走上高位,是因為他確實有這方面的經驗,而且這些經驗能夠幫助其他人成長起來,所以年輕人們還是要多鍛鍊一些,但不會去刻意的打壓,畢竟他們的身份憑證是掛在皇明軍事學院下面的,並不屬於任何一個部門。
大都督府和兵部那裡只有他們的檔案,但卻不能對他們採取任何其他的強制措施,他們的最終決定權只來源於皇帝。
皇帝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是以皇帝為主的,這些真正的天子門生,在地方上不僅注重整個個人能力的鍛鍊,還會從大局上來考慮該怎樣去改變如今他們所面對的事情。
漸漸的經濟上的發展也被提上日程上來,脫貧致富成為了主旋律之一,整個帝國想要支撐大方面的發展,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金銀流通。
第一批冶煉的銅礦已經開始出產了,對於整個國家的儲備來說這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邊軍專門派遣了一個師的兵力,來保護第一批物資出廠。
除非是發了瘋,否則沒有人會把東西打到這一批物資上來,至少想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太大。
隨著探索隊和使者團的出發,越來越多的城邦和小國家知道了大明的強大,當然是不是真的願意這樣做下去,誰也不清楚,但是使者們帶著任務非常簡單,那就是發現他們那裡的特產,還和他們商量,讓他們來學習大明的文化,幫助他們製造工具。
以前他們或許會藏著自己的東西,但是如今方中愈告訴他們只有分享,只有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才會刺激到他們,才會讓他們來學習。
漢化這樣的詞語不會出現在任何官方的文字之中,但每一個做這樣使命的官員心裡都非常清楚他們要做些什麼。
所以每當他們成為那些小國家的座上賓的時候,都會面帶笑容的向他們講述如今大明所發生的變化,就算是之前大明沒有這樣的變化的時候,他們也可以這樣說話,可是如今大明擁有著這樣的變化,就更加讓他們願意為自己的國家代言。
誰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越來越龐大,雖然他們之前不清楚,可是如今他們知道了大明混一圖上所標註的太多的地方,那裡有很多都是無主之地,雖然上面隱藏了不少的資訊,和每一個能夠出來出使其他國家的使者來說,他們都知道那裡面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
高層的想法大家都不清楚,可有一點他們是堅信的,現在做這樣的事情對整個帝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與其大家把精力都耽誤在內鬥之中,還不如遠遠的開疆拓土,這樣的功勞不會落到一個人的身上,會弄到很多人的身上,需要很多人共同的去完成。
以前有一句話大家一直在說,但卻不太瞭解,但是如今他們有著更深的感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