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會證明一些事情。
這件事情,不管在任何狀態下,都會影響到其他人的。
得罪母親,很多人都不會去做的。
皇帝朱允炆都不敢這樣做。
方中愈恐怕都不知道方孝儒和方鄭氏,他們還有過這樣的談話。
他要是知道,恐怕根本就不會在父母面前表現成這個樣子。
這才是真正的模樣。
他不想讓別人擔心,也不想讓別人擔心自己,這才是一個兒子應該做的事情。
母親有她自己的煩心事,這幾年幾個女兒的婚事,還有兒子,小兒子越來越大,自然也該操心了,老大遲遲不結婚,他們也不敢過多的安排。
所以呀,人嘛,總不能只為自己想還是要考慮更多的事情。
這也是方中愈之前一直所堅持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考慮到這些。
所以那些誥命夫人們,總是會跟方鄭氏討論這些,甚至是還有媒婆來幫他們家的小姐公子提親。
可他們的子女的這些事情由他們自己做主,否則的話根本就不會出現現在的這種情況。
方家的兒子晚娶,女兒晚嫁。
而這些事情裡面所摻雜的因素就是方中愈。
方中愈畢竟是來自後世,自然對這些事要嚴格一些。
而且,他也不希望自己家兄弟姐妹們這麼早結婚,對身體不好。
方中愈做了這樣的事情,其他人也不會過多的去責怪。
畢竟他才是方家長子,如今在朝廷又有著如此之大的權勢,方家人還得依靠他的權勢來生活,雖然現在講究分家。
可畢竟方中愈只要沒死,其他人都得看他的面子。
要是得罪了方中愈,多少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在很大程度上,得罪了方中愈,恐怕在帝國生活,都有些困難了。
當然,這是也不會明著來。
只是,終究會有一些人,投其所好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活著,錦衣衛仍然存在,那麼誰都不會動方中愈的,這是個事實。
就算是後來的皇帝想要動,都還得考慮一番,再加上如今的太子是方中愈的學生,那就更不可能了。
至少,在很多人的眼裡就是這樣。
也就是說呀,這一切都變得非常容易。
容易到,大家都可以參與進來。
而不會引起其他的問題。
老百姓們關心方中愈,也就是八卦一下,他們也不會因為方中愈所做的這些,去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那就有些不值當了。
確實,朝廷的政策大多是由於方中愈所提出來的,他們很是感謝方中愈。
當然也有一些人討厭方中愈,因為方中愈讓他們背井離鄉,甚至是過不了好日子,所以那些人也有一些不太滿意。
只是,這個並非不是好日子。
只是太貪心。
還好還好,大多數人現在還能接受,這樣的話,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把這些事情做好。
也許這就是方中愈的命,方中愈做到這個地步,就意味著他可以把這些事情真正的做好。
越是在書房裡久了,就越是能夠體會到自己再刀頭舔血的日子是多麼的難過。
所發生的變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那就是現在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他們在休息的時候總是會去思索會去學習,因為如果一天不學習的話,他們恐怕有更多的東西,甚至是在某些情況下落後於自己的同僚。
落後可是很殘酷的。
對於很多人來講,如果落後了,最後帶來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神明這個東西是很難說的,甚至是在某種情況下,有些人都是說不清楚這種狀況。
大明是不需要神明的,只需要大明朝廷,以建文皇帝朱允炆為首的大明朝廷。
大明最高層的聲音來源於此,百姓們也樂於聽從。
皇帝放權,其他人也得遵守,不然,對更多的人,那就是一種上海。
皇帝,不能不說,這就是他們唯一崇拜的人。
至於其他人,那就不關注了,只要有人開始做這樣的事情,自然會能夠讓更多的人在這件事情上付出。
天下的變化,取決於一個人,這樣的狀態是朝廷百官願意看到的。
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取決於參與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