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人,要踏出第一步的,來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
就好比如今的兵部一樣。
兵部尚書齊泰齊大人掃視了一眼大堂,看著其他人,對他們的表現都一一看了一遍,來確認每個人大概到底在想些什麼。
畢竟現在還在這裡的人,基本上都是支援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人。
道理也非常的簡單。
之前有二心的,要麼被處死。
要麼被流放。
最好的也被貶為庶民,永不錄用。
這件事情在當時還引起了朝廷大部分臣子的不滿,當今皇帝朱允文把那些證據擺出來的時候,那些人一個個都偃旗息鼓了,至少不在這件事情上反對了。
現在成長起來的一批人,可以說是對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政策非常的理解。
他們畢竟是新時代成長起來的人,所以和之前所受傳統教育的官員不一樣。
所以現在大家受到這樣的啟示,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
這種看法不管他們怎麼想,最終都要體現在朝廷的政策之上,還有執行力,朝廷需要他們擁有強大的執行力來執行之前的既定政策。
這樣才可能穩定發展。
“好了,諸位同仁,情況你們也都知曉了,之前民間傳說的沒有錯。
朝廷要大量移民,在建設開發大明北洲的同時,護衛住它們。
陛下的意思,你們應該懂,現在為什麼民間傳的沸沸揚揚。
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是真的。”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算是相信兵部尚書齊泰的話了。
他們之前因為猜測,才說的這些,才提的這些,可是沒想到是真的。
這個時候,他們鬆了一口氣,因為,事情是真的。
那麼責任就在他們自己了。
剛剛他們所說的一切,僅僅只是因為,在這件事情上要表明自己的狀態。
這才是他們知道的事情。
得到確認其實每一個人都非常的高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散發出更多的光芒,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把這件事情攔下來。
他們是大明的臣子,但更多的也要為自己而活,所以想要獲取更高的地位也是非常正常的。
“陛下,想要我們做到什麼樣的狀態!”
開口的是剛來的康石,新晉兵部郎中,年齡不大,學的是最新的戰爭與資源學。
當然輔助學習了不少東西。
他說皇明軍事學院三期生。
現在做到這個地步已經很了不起了。
在從軍事學院離開後,在邊境待了三年,又回到了兵部,從小官員做起,沒到三年就成為了兵部郎中。
要是不是知道這個人在邊境上,出謀劃策,打了幾場勝仗,幫助朝廷尋找到了不少的資源。
又有著充足的工作經驗,恐怕研究有人開口大罵了。
這畢竟是正常的兵部大堂,大家正在開會,其他人沒有發言。
你卻急急忙忙的在這裡說話,還一下子問到了重點。
多少有人不喜歡的。
但是正是因為康石有這樣的功績擺出來,所以其他人都沒有過多的說話,但他們也明白康石確確實實說出了他們內心想問的問題。
首先有一點,皇帝陛下有什麼想法,不必告訴他們知道,或者說會這樣自己明確的問出來,畢竟他們上面還有上官皇帝到底有沒有給自己的上司說過,他們也不清楚,這樣茫然的說出來,多少是有一些不太妥當。
在皇帝的眼中,他們既需要制定政策,也需要執行政策,所以更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氣急敗壞的事情他們已經很少做了,因為當自己想象不出來別人到底在做什麼的時候,只能證明他們自己太笨,與其他人無關。
就算是憤恨,也不會背後中傷,因為沒有太大的作用。
“大明北洲,現在就是一塊白紙,白紙是什麼,你們應該清楚吧。”
兵部尚書齊泰說了一句話,然後看著他們,這群人要是自己說道這個份上了,還是沒有反應過來的話,那就有些打臉了。
他所知道的至於具體怎麼操作,現在還沒有定論,不過皇帝自然希望大明北洲有更好的發展。
臣子們要怎樣理解,由他們去理解。
他手下的人可不是酒囊飯袋。
現在能夠坐在兵部大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