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會因為錦衣衛的政策,而不滿。
而憤恨。
人心都是肉長的,有情緒,自然就會發洩出來。
越是壓抑的久了。
爆發出來就越是恐怖。
誰能想到會是這樣的情況呢?
不過,現在事情已經是這個地步了,溫縣令也打算走一步算一步了。
既然已經說了,現在又有可能猜出了真正的身份,自然有些事情就得悠著點了。
錦衣衛和御史臺關係很好,這一點更多的人是知道的。
那些監察御史們,把值不得方中愈手下的人,幫助他們坐下更多的事情。
因為,要是靠他們自己,查出來一些事情,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有錦衣衛幫忙,確實是能夠節省很多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打算並不少。
那些人心裡也清楚,御史是御史,錦衣衛是錦衣衛,御史是講道理的,但是錦衣衛就不一定了。
如今,他們也不敢胡亂的搞事情,當然如今,也不願意過渡的猜測。
有些事情就算是真相,他也不該從他們的口中說出來。
邊境的事情並不是那麼的安穩,但總是按照朝廷的意思在做了。
每天的錢糧運送,人力轉接,人口遷移,田地劃分,總之,這些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做事情。
這裡修路並沒有停下,大明的百姓,現在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修路。
這是整個帝國百姓都知道的事情。
也許他們可以花時間,慢慢的走出來,但是,崇山峻嶺,距離遙遠,光靠兩條腿怎麼弄的好,更重要的是,野獸出沒,經常有人丟了性命。
如今,朝廷願意規劃,甚至是出錢修路,只要她們出力就行,甚至是還給工錢,這些人也都是很樂意的。
按照他們的意思,就算是朝廷不給錢,他們也願意幹,現在朝廷更加願意給錢了,自然是瘋狂的幹了。
百姓們就圖個溫飽,其他的行業如今雖然限制的沒有那麼嚴格了,但還是也沒多少進賬,所以,百姓們能夠掙到更多的錢,自然是更加的願意去做。
溫縣令現在負責的就是這些事情,因為他必須做好一些,人嘛,總是貪婪的,之前,他覺得自己,恐怕一定會在,這裡呆上更久的時間。
對於回京師沒有太大的期望。
但是如今,他知道了,這樣的情況是會改變的。
因為,他可能是抓住了一個機遇。
一個回到京師,飛黃騰達的機會。
所以,他是更加的開心了,更重要的是,現在的他,更有幹勁了。
做事的時候都比平常有力氣。
縣衙的屬吏們,一個個都納了悶了,怎麼縣尊大人,似乎變了個樣子,因為,這跟之前的大人,可是不一樣的。
溫縣令的心腹自然之道縣尊大人是個什麼情況。
他心裡也在唸叨著,看來自己這一次賭對了,縣尊大人要發達了,以後他至少也能落下不少好處。
大家都在拼搏,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也是非常正常的,換了任何其他人來,這都是應該存在的情況。
其他人不知道內幕訊息,自然不會知道縣尊大人在高興些什麼。
這就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
知道的人,掌握了先機,不知道的人,自然啥都不清楚。
整個大明帝國,勃勃生機,到處都在有序的進行著改革,就算是之前的一些頑固分子,現在也不得不承認,京師和京師附近的城鎮,要比其他地方發展的好。
所以,各地的改革情況開始在大踏步的向前進。
還好,現在御史巡查的制度一直在執行,吏部的調查制度從未停止,錦衣衛的暗查,又無處不在。
所以,什麼情況都可以掌控。
這也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仁慈,換了其他人,誰會管這些。
因為沒啥用,皇帝不管了,官員自然就會鬆懈了,想著方為自己家謀福利。
所以如今的這種政策,也就是皇帝看的嚴,下面的人,不得不嚴格執行。
也就是這麼個朝代,不然的話,早就崩了。
方中愈心裡很清楚,有些事情,到了他這個地步,根本不需要弄清楚,自然會有人把事情,弄清楚了交到他手裡。
位置不一樣了,處事的方式和原則,就得變一變。
畢竟,這才是他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