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您或許忽略了一個問題,小方大人確實推動了,大明的發展,改革也一直在做,甚至可以說是好的狀態也存在。
但是,他畢竟是臣子,當臣子的想法,超越了帝王的想法的時候。
那就是問題。”
康石正在侃侃而談,對於他來講,分析到這麼多的東西,不是問題。
那是因為,他對自己有著充分的瞭解。
對於,方中愈,他更是研究的透徹。
也就是說,現在這種想法,是經過他深思熟慮的。
方中愈或許自己都不知道,有人在研究他。
“陛下很信任方中愈。”
齊泰臉色鄭重了起來,他覺得康石想的太多了。
“大人,信任是一回事,有些時候,孤家寡人就是孤家寡人,不會因為臣子的貢獻就改變這個事實。”
康石似乎早就猜到了兵部尚書齊泰的想法,所以直接給他來了這句話。
“陛下不會行此之事。”
齊泰很是鎮定,從頭腦裡仔細想了這件事情,從頭到尾思索了一遍。
最後得出的結論仍然是這個。
他對自己有信心,對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有信心。
如果皇帝真要那樣做的話,大明早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所以,他不相信。
建文皇帝朱允炆會做這樣的事情。
“大人,您迷糊了。
現在這種情況,您真的如此堅信?
十年前,陛下,能夠對諸位王叔動手,如今,自然,能夠對方中愈動手!”
齊泰以為他會說出其他震撼人心的理由,但是僅僅如此,恐怕說服不了他,更說服不了其他人。
“你也說了是十年前,十年前是什麼情況,現在又是什麼情況,想必,你比我更清楚吧。
皇帝當初做出那樣的決定,本官和黃大人,都要負責任,現在可不是十年前。
況且,陛下如今的狀態,你覺得他還會範那樣的錯誤?”
這就是直溜溜的反問了。
不管其他人是什麼想法,齊泰必須堅信,皇帝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況且,承擔當時的責任,非常的正常,他必須擔當起來。
當初的定論已經下了,皇帝下了罪己詔,可是,並不能真的將罪過推在皇帝身上。
這是很多人達成的共識,所以齊泰必須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大人,會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咱們說了不算,但是這件事情,是可能發生的。
大勢所趨,不是人為能夠阻擋的,小方大人用這句話,堵住了很多人的嘴,恐怕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樣的話,最後說到了他自己身上。”
康石這算是交了個底。
方中愈確實喜歡用這樣的話去說服別人,而且經常讓別人妥協。
齊泰聽懂了,大勢所趨,看來自己在某些方面應該是錯過了不少的東西,所以現在根本比不上他們的想法。
或者說,有其他人現在的想法,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的。
一加對比,一下子就出現了現在這種狀況。
對於更多人來講現在所經歷的一切,只不過是他們之前所經歷事情的一種推崇。
皇帝當初到底是怎麼想的?
誰也不清楚,甚至說如今這種狀態下,皇帝與他們是怎樣溝通的,也沒有人知道,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在這整件事情下,很多人都參與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