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處都是意外,如果不是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恐怕這個意外將會更大,但也恰恰是因為做好了準備,這種意外才會出現的更加的毫無徵兆,對於很多人來講,他們都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可這樣的事情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呢。
圍攏的一群人依然在討論著,剛剛他們在大廳裡所講的話,兵部尚書齊泰依然在,耐心的為他們講解,畢竟想要讓其他的人答應他想做的事,還要花費一番的力量,話已經說出口了,自然要費更多的口舌,讓他們幫忙。
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能從裡面看出了問題,可這個時候要是不答應的話出了問題,雖說會長名義上負責的兵部尚書齊泰,其他人,其他人難道就不會受到懲罰了嗎?他們是答應過這件事情的,要是不受力,不發你的話最後出現的情況可就難說了。
剛才旁聽的皇明軍事學院的學生們,彼此都看了一眼,但也不討論他們接到的命令,就是來多聽,多看少說,如今諸位大臣們討論的話也沒有避著他們,作為一個軍事化管理的學院,他們心裡非常清楚自己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所以並不會在這上面發表一些私人的意見,就算是有也不會在現在這種情況說,對於他們來講沒有太大的意義,建文皇帝朱允炆之前教他們的時候都沒有讓他們有這樣的想法,跟別人說,如今還有其他的大乘存在。
“罷了罷了,你既然已經決定了,那咱們就抓緊時間做吧,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要真是做起事來,三年的時間可就很快就過去了,到那個時候能不能做成功,誰都不能保證,可要是不做的話,咱們都得陷下去,既然已經說到這個地步了,還是抓緊時間做做吧,大家都散了吧,回去都想想怎麼支援把這件事情落實下來總好比現在好。”
刑部尚書暴昭說道。
這些都是有能力的人,如今在朝廷裡,很多事情都由他們做主,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放心把事情交給他們,所以他們考慮的事情也更加的全面,大家碰頭之後所討論的事情一般都能決定個七七八八,很少一部分才會去麻煩建文皇帝朱允炆,畢竟分工明確,才是現在朝廷所代表的最正確的事情,就算是百姓和那些民間的商業團體,也心裡非常清楚,分工明確,團結合作才是他們的壯大和成長的重要舉措,而不是像如今這樣,動不動就會受到欺負,動不動總是會開不下去。
雖然說朝中有人好乘涼,可並不代表他們就能肆無忌憚的做事情,再加上之前朝廷處置了不少貪官汙吏,甚至是被流放到邊遠地區,參加戍守邊境,這本來就是一種近乎殘酷的懲罰,但他們用捨不得自己手中所獲取的那些,不得不與朝廷對抗,當朝廷的錦衣衛出現之後,他們最後落得的下場就是那樣的慘。
除了真正犯過大錯誤的人進入皇帝,朱允文是不會對那些人做一些什麼不必要的小動作的,甚至說沒有讓他們出現一些大的問題,殺人這樣的事情已經很少出現了,當然最兇極惡的人還是要做。
朝廷不會冤枉一個好人,更不會放過一個壞人,如果出現了什麼特殊情況,該賠償的還是會賠償,這是如今朝廷做事的準則,雖然有些地方還難以接受,可只要有人願意改,就意味著是一個進步,畢竟眾多的思想還是需要下一代才能夠做決定,這一帶老百姓的想法是拗不過彎兒來了,至少不會那麼強烈的要求去改變。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正是清楚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大力的支援各項學院的舉辦,還有蒙學的開辦,畢竟小孩子們才是能夠值得從小培養的,從小培養的人,與你接觸的時間越長,對你的親近感也就越多。
那個皇帝朱元不可能不懂這樣的道理,正是因為他懂這樣的道理,所以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愈發的讓大家明白了,朝廷希望得到的是更加強大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和所屬的朝廷,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完全都做不了事情。
沒有人會去反對,至少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會去反對建文皇帝朱允炆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變周圍的狀況,改變自身的狀況。
對衛所制度進行改革的訊息,如今還保密得非常嚴格,畢竟大家都下了封口令保密,這件事情如今也在廣泛的推廣著,只有各種事項參與保密,才不會有更多的人獻血出去,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定。
兵部尚書,其他的一番話也影響到了其他的諸位大臣,那些大臣們如今或多或少的都在支援方中愈所做的事情,不管從各個方面之前朝廷派人查事情,或者是後期所出現的各種情況,都讓建文皇帝朱允炆和方中愈兩人的微信有更加強大的提高,而且很多人認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