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們如今都在開始學習咱們的漢家文化,甚至還派遣學生來學習這邊的藝術和文化知識?”
方中憲今天也有時間來了,畢竟方終於好不容易回來一次,自然是可以准假的。
“是的,朝廷之前一直都在推行這樣的政策,如今地方上雖然推行的比較慢,但已經有這樣的勢頭了,再說了,治病救人嘛,那些大夫們也願意教那些人,朝廷還是給予補助的,更何況百姓們越來越多的認識到病痛的重要性,就會在生活中注意,比如說不喝生水,比如說過夜的飯菜儘量少吃。”
方中憲皺了皺眉頭。
方中愈看到了他這樣的表現,有些不解對於自己這個弟弟,他現在還是有些看不透,畢竟已經去了宮中,這麼久了。
“怎麼,有什麼不妥嗎?”
“大哥,你說的這些小弟我都懂,可這畢竟是咱們老祖宗幾千年的經驗留下來的東西,就這樣白白的交給了別人,恐怕多少對咱們的百姓有一些不公平,畢竟現在整個大明雖然說欣欣向榮,但很多的地方還是處於貧困線以下,甚至說很多百姓還吃不飽肚子,咱們做這樣的事情,多少多少覺得有一些愧疚。”
棣棣有這樣一個想法,他看得多都還難以理解,其他人見得比他還要少,恐怕就更不能理解了,方中愈也非常的理解。
對於大家有這樣的想法,他作為一個不是大明本土土生土長的人來講,是不太理解的蛋,仔細的想想,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來說,這一切又非常的正常,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夠過得好,或者說好東西當然要留在自己的手裡,就好比當初那些工匠們也是不願意分享技術的,是方中玉讓他錦衣衛的匠作司和他們分享,甚至是提高他們的工作地位,才讓他們願意放心的把手中的技術傳授出來。
方孝孺多多少少有這樣的疑問,但是他不會像自己的兒子一樣這麼直白,畢竟他還要考慮到很多事情,對於大兒子他心裡也清楚,有些時候大兒子的想法是他難以理解的,不過從之前到現在他已經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是多聽多看,用事實來說話,有些時候這個事實可能會更遠。
“中線也有這樣的顧慮是正確的,可能現如今帝國內部也有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畢竟有些東西是大家辛辛苦苦得來的,就這樣給予外人,或者說基於他們認為的野人來講是不公平的,可咱們換一個角度上來講,如果這些人都會成為帝國的人呢?你還不願意分享出來嗎?”
“這怎麼可能?”
中愈放下筷子,說道。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建文四年的時候,誰又能知道咱們可以打敗燕王朱棣的軍隊,建文九年的時候誰有可能知道,燕王朱棣離開了大明國境,前往了另一塊封地,如今誰又能知曉朝廷的軍隊居然可以在草原上肆意馳騁,甚至還發現了一座可以支撐帝國發展的大銅礦,永遠不要停留在過去的經驗中來看待問題。”
方中愈停了停之後說道,“這個世界上強大的不是武力,最強大的是時間,時間能夠改變很多東西,也能夠證明許多東西,如今朝廷所掌握的一切只不過是千百年來眾多的經驗積攢出而爆發出來的,並不意味著朝廷就一直會走在最顯眼,可是如今咱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在慢慢的改變,你可以想一想咱們現在分享文化知識,甚至是傳播咱們大明的語言,那麼那些不同於咱們漢家百姓的人學了咱們漢家百姓的文化,用了咱們的技術穿了咱們的衣服,一年後兩年後他們是不是會有更多的孩子來學習呢?再比如說十年後那些人如果更加的認同漢家文化,與咱們漢家女子成婚,甚至是嫁給咱們漢家男兒,那麼他們生下的孩子依然是漢家血脈,咱們看得更久一些,20年後,50年後甚至是100年後,那些地方全都住滿了流著漢家血脈的別家人,如果真的有外敵出現的時候,他們是更傾向於咱們漢家子弟呢,還是傾向於那些異族人呢。”
方中憲很想去反駁自己的大哥,可是仔細想了想之後,卻發現沒有什麼語言可以阻止。
因為他知道大哥說的是有道理的,仔細想來之後他的頭上突然冒出了一身冷汗,因為他發現大哥這樣做了之後那些其他信仰或者是其他民族的人都將不會存在,他們都會慢慢的變成漢家人,成為守護漢家土地的人。
“這個道理我聽懂了,大哥的意思是那些人最終都會變成咱們漢家的人,畢竟漢家血脈亦存在,就會出現宗族宗族,就會出現村落,村落聚集起來就會成為城鎮,城鎮變得更大之後就會變成府縣,如今朝廷又在不斷的鼓勵生育,也就是說會有越來越多的漢家兒女出生時間,可能真的會改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