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得講一個規矩,這個規矩可以幫助很多人做很多事。
當大家都在維護這一套規矩的時候,也就是說這一套規則正在幫助大家維護自己的利益,賺取更多的利益。
建文皇帝朱允文在朝堂之上說的那一番話並不是空話,也不是一時情急說出來的憤慨之意,反而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
朝堂上的大臣個個都是飽學之士,甚至是那些年輕人,也都在各自的領域之中佔據了一定的位置,可是如今他卻發現跟以前的朝堂不一樣,似乎現在大家更喜歡用爭吵來決定一件事情的最終結果。
按理說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建文皇帝朱允文在慢慢的想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朝堂上開始出現了這樣一種狀況,最後他找到了,那就是當初他開始允許方中玉在上面誇誇其談的時候,不過終於是用真正的理論上的說辭說服大家,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他們一直都在爭吵。
或許是因為這幾年寬鬆的朝廷狀況和各種各樣的貿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讓他們有更多的利益掌在手中,畢竟能夠看到大把大把大把的經營進入自己家的府庫,已經讓他們感覺到非常的不容易了。
既然有希望,也有可能把這些東西更多的掌控在自己手中,那麼與別人分享似乎就不太合理了。
所以那些人爭吵的情況也就越來越多敬皇帝,朱允文漸漸的也感覺到了,如今大明的朝會似乎比以前的規矩少了許多,至少在討論事情這件事情上變得更加的多元化,不像是之前他們提出建議,進入皇帝朱允文批准即可。
一回到宮中。
朱允炆立馬說了一句。
“把計058號文件拿來。”
皇帝身邊有著龐大的秘書機構,如今那些人雖然官職不高,但是他們卻掌控著整個國家各地來往的奏摺與文件。
以計開頭的文件,大部分都是方中玉和那些年輕大臣們所提供的建議,當然也有許多是他自己的思考,畢竟於國事相比這些計劃更多的是處於一個理想狀態下,所以金銀皇帝朱允文一般都只是在上面批閱,然後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後放在一旁,在合適的情況下就提出來。
進入皇帝,祝友們說出來之後,立馬就有秘書郎快速的去把這一份文件拿來,他們不僅要熟悉每天各地來往的信件與皺褶還要對於這些檔案的歸檔,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只要進入皇帝朱允文有需要的時候,他們必須第一時間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給皇帝呈上,這也是減少了中間出錯的機會,加大了整個事情辦理的效率。
五年時間足夠讓這些人念出他們所應該需要的能力,畢竟皇帝需要這些人做更多的事情,如今朝堂之上的各種問題都開始顯現出來,這也是因為老舊更新太快,再加上恩科考試長時間沒有舉行,各地和各部門的官員更多是由學院直接選拔,參與實習之後就可以正式成為朝廷的官員。
現在似乎成為了有問題的事情。
058號文件,是之前方冬玉關於大明律及朝廷個方案的法律法規的一種探索,當然有很多部分已經被各部門取走,他們要對此來進行整個部門的規劃和對大明律的補充,這一份工作其實早就在做了,所以並不顯得突兀。
而皇帝看的則是關於茶會的議事法則,這一套法則其實在之前他已經看到過,不過那個時候他還認為范仲淹的想法有些過遠了,畢竟朝堂之上還是以他為主的,但是如今太多的事務牽扯到了他的經歷,再加上大明的國土越來越大,裡面牽扯的百姓與各項事務越來越多,金融皇帝朱允文覺得如今他的精力似乎不太夠用了,所以又想起了這一份議事法則。
方中玉當初提起來的時候,其實他自己已經不太記得後世中那些各種各樣討論事情的方法,但有一點他是知道的,那就是大家多少會遵從多數,服從少數這樣一個規則,也就是說就算他不完完全全照搬後世的規則,也會藉助其精華,然後讓更多的人幫忙,這些朝廷重臣作出決定。
也就是說其實各項工作都有法律可循,都有規定可以找到,那麼這些事情都會變得簡單起來,如今還沒有超強的計算機來做這些事情,光靠人力來做的話確實有些困難,可是如果不做的話,這些問題永遠就得不到解決,只要他們開始做這些問題,遲早都會解決的。
雖然裡面的東西沒有太過詳細,但是給出的思路確實能夠解決一些問題,比如不管百姓或者是朝廷官員他們在討論事情的時候,支援還是不支援,總會有合理的理由,甚至可以說在一些規則上,他們就是為了避免有更大的爭執,這樣畢竟會影響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