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立馬就展開了笑顏,因為他知道這才是真正能夠說肺腑之言的人。
很多人一見面可能就會裝,那樣會顯得很虛偽,方中愈也不曾和康石來裝逼什麼的,所以兩個人算是開門見山。
之前康石分析了一番他眼中的方中愈,所以方中愈一直都靜靜的聽著,如今兩個人說了這一番話,自然是要有更加深刻的討論了。
“大人,今天來是想告訴我,大明北洲是大人的佈局對嗎?”
言歸正傳,誰也不囉嗦,康石知道他跟方中愈之間不需要太多的彎彎繞。
兩個人雖然是第1次正式的私人見面,但卻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樣交談,這說明兩個人都對彼此非常的瞭解。
方中愈瞭解康石是因為之前看到的那些資料,因為已經是別人分析過的,方中愈再結合自己的經歷和他的理解,做一番分析就能大致推斷出,康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這也取決於別人的研究,也就是說方中愈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做著這些事情,絲毫不奇怪。
但是康石所做的事情就不一樣了,他是完全憑藉自己所想到的,對於方中愈從頭到尾的研究才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就非常人所能及。
也許很多年輕人都研究過方中愈,甚至是還和大家一起討論過,從彼此的話語中來驗證這些事情。
也許他們得出一些結論,甚至是某些結論是他們不願意相信或者是根本就不想認可的。
但這絲毫不會影響方中愈所做的一切事。
方中愈之前甚至和他的那些兄弟們商量過,如果那些人或者說大明所有聰明點的年輕人都研究一下他所做的事情,大致就會明白,方中愈到底是怎樣走到如今這一步的。
方中的道路就算是不能完全依照他的樣子學,但跟著他走至少不會錯,甚至可以說依靠方中愈所做的這些事情,再結合他們自己所做的事,最終可能會獲得不少的好東西。
只是這樣的人到底有多少現在還不清楚,不過有一點學習方中愈所釋放出來的那些知識就是正常的。
“說不上什麼佈局,只不過希望那裡成為朝廷能夠統治下的一片淨土,百姓們都到那裡生活了,自然能夠緩解國內的壓力。
或許你不知曉,朝廷雖然一直在鼓勵人口生育,希望能夠增加更多的可以保護大明疆土的百姓,但是我們同時也在想,如果太多的百姓國家又養不起的話,也會帶來一些禍患,所以自然需要更大的領土,更多的植被。”
方中愈說的是實在話,因為如今那一片土地在大明的手裡總好比會像後世一樣出現一個超級大國,那麼讓人難受呢。
想必每一個如果能夠穿越到過去的人,都希望把那一片土地據為己有吧,那裡可是有無數的好東西。
“大人要在那裡進行怎樣的改革,或者說把那裡作為怎樣的試驗地?”
方中愈既然張嘴說了,那麼自然還要想方設法的把這件事情做好。
至少在他看來,肯定要和如今的大明本土不一樣,不然的話根本就不能達到他所說的這個目標。
所以一種區別於大明本土的制度必然要實行,否則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現在所想要期待的東西。
當然步子邁得太大了,容易扯著蛋,方中愈對這些也是非常的清楚,正因為他都知道這些,所以才會儘量的去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只不過歷史的腳步一直向前,但從來都沒有變過,就好比如今他一直希望朝廷能夠儘量減少讀書人的特權,可是他自己還開辦著學院。
那些讀書人比其他的人更強,這就有些打臉了。
所以呀,方中愈也希望能夠有一些變化,至少一張白紙好畫,總好比太多的東西需要去打破要好。
“你認為應該怎麼做呢?”
既然有真本事,那就多說一些。
兩個人討論一番或許能夠得到不同的結果,方中愈現在也想考較一番。
他也想知道自己帶的這些學生到底長個什麼模樣呢?
如今的年輕人這麼多,每個人一個想法,那就是天然的建議者,畢竟只有他們能夠獨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才能夠幫助朝廷進步,幫助方中愈自己進步。
所以他得問問,問問他自己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其實在方中心中還有另一個猜測,只不過在這個時候他沒有說出來罷了。
對於這個問題,康石在頭腦裡回想了很多遍。
之前,他就知道,如果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