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得有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解決現如今這種狀態下最好的方式。
百姓們看重的無非是一個穩定,那就是多少年來,如果他們真的遠離了百姓,最後所制定出來的決策一定是錯誤的。
所以自從方中愈來了之後,嚴格要求那些官員們接觸百姓,以百姓的立場上多去考慮一些事情。
所以現在朝廷的名聲比之前要好。
所以到後期就算是方中愈如今做到了這一地步,也沒有人會去反對他。
正因為是這樣,那麼就必然有人支援,有人幫助,後期所要操作的空間就越大。
事情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發展的,你現在去問那些百姓,恐怕他們覺得自己受到的最大的益處就是如此。
方中愈在等待著,康石也在思考著。
房間裡的氣氛並沒有尷尬,反而顯得有些躍躍欲試。
在這種狀態下兩個人都以更加振奮的心情,做好這樣的事情。
小十二一直都在門外等著,康石家的老僕人也在那裡靜靜的等著。
房間裡的兩個人。
說什麼與他們無關,他們只要確保沒有其他人來打擾就行了。
兩個人都是聰明人,從來都不帶著耳朵。
至少在這一時刻,房間裡的兩人到底在談論什麼與他們無關,他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這種狀態其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狀態,甚至是非常的正常。
能夠成為大人物身邊的人,自然都有一些本事,甚至是一直都堅守著一種原則,從來不會有二心,這才是真正的心腹。
可以委之重任的。
“大人,如果可以,大明北洲應該軍管。”
康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方中愈來之前,他也想了無數可能提出來的建議。
甚至是他還思考了,如果康石真的提出了那些建議,他該怎樣吸取裡面有用的,或者說摒棄那些沒用的。
康石所說出來的話沒有什麼語氣詞,但偏偏這裡面就透露了一個無比巨大的資訊,那就是在他看來,那裡必須要成為軍事重地。
方中愈甚至覺得這一趟他來對了。
越是這樣方中愈就越是慶幸,有些時候不能光憑自己的主觀臆想去判斷。
只是沒有想到康石一張嘴就給了他這麼大的驚喜。
“為何?”
方中愈目前不想評價這項政策到底是好還是壞,但是他依然張口這樣說,也是想聽聽康石到底想到哪一步,這樣做又是為什麼?
甚至他隱約覺得自己之前所欠缺的到底是什麼。
這個時候他似乎看見了多年前的自己,就好像當初那個時候,他一馬當先,帶著大明幻夜騎衝入軍陣一樣。
不知道為什麼,他這個時候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面前的那個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從我離開學院之後就去了邊疆,在邊疆的時候我就在不斷的想,甚至是不斷的在研究您的事蹟。
當然裡面還有不少是斷片的。
因為我知道那裡面是秘密行動,很多大人所做的事情都沒有對外宣揚過。
但這並不影響我對您的敬佩。
有些事情您不願意說,也就意味著對於普通大眾來講。
那些東西是不應該公佈的,既然如此,我也就不過多的做猜測了。
但是把您這些年更多的行跡穿插起來的話,基本上也能猜到個7788。”
康石現在用上了敬語,也就是說在他接下來的談話之中,就是懷著一個比較崇敬的心情在說著這些話。
方中愈也很認真的聽,對於他來講,這樣的過程其實是很少見的
因為他的長輩基本上都要由他去勸說。
跟他年紀差不多的,都是聽他的話去做事兒。
比他年紀小的,他卻時常教導不了。
所以現在這種感覺看起來真的不錯。
兩個人就像朋友一樣交談,方中愈也不覺得他有什麼突兀的地方。
這樣的人有這樣的本事其實很正常。
不然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坐上了兵部大佬的位置。
“接著說。”
方中愈很清楚的知道,他一定還有更重要的話要說,現在所說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接下來的鋪墊。
所以一直等待著讓他說話。
甚至是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被康石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