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想法,太祖高皇帝當年由南向北,將前元韃子趕出了中原大地。
立下了不世之功。
如今方中愈這種狀態是不是比當年太祖高皇帝更加的牛逼呢?
所以這些人都有些忍不住要給方中愈寫書立傳了。
當然也沒有人真正的感覺做,因為這個時候做不是在打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臉嗎?
他都沒有這樣的待遇,其他人要是真的這樣做了,完全就是把皇帝和方中愈兩個人都得罪了。
這樣挑戰恐怕一點意義都沒有。
越是平靜可能就越存在的問題,就是很多人都沒有預料到的,畢竟對於他們來講,現在這一切才是最佳正常的操作。
工部尚書鄭賜如今負責組建皇家科學院的任務,所以一直都在忙碌著不停,藉助錦衣衛的渠道,他也找到了不少人,甚至是親自上門去邀請那些人,來皇家科學院擔任教授。
好說歹說,終於湊齊了12位,在各自領域中有著相當強威信和功績的人。
開始了科學之旅。
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去宣傳,如今在他們沒有拿出成果之前,工部尚書鄭賜並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做更多的事情。
他要等到他們有了確切的標準,或者說某些功績之後才會考慮在這件事情上,做宣傳,邀請更多的人。
在方中愈,準備去拜訪康石的時候,兵部尚書齊泰也在做這決定。
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去找方中愈,問個清楚,或者說要站在他的角度上,把這件事情處理好。
如果是在以前他不知道也就算了,可是如今他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甚至是從頭到尾想清楚了這裡面的利害關係,那麼他就不得不參與進來了,至少他要知道個心安。
方中愈一路走來都是他看著的,從他邁入官場到如今,權勢滔天,兵部尚書齊泰是非常的清楚這裡面所經歷的艱辛與困苦。
所以他更不希望方中愈出任何的問題。
當然這種事情也沒有人可以商量,他也不能去找其他人商量,只能自己分析來想象,再結合康石和譚翼兩個人的話,來把他所有的想法完善。
不是要去猜測什麼,也不是要去威脅什麼,只是他知道,如果這件事情真的不處理好的話,一定會出大麻煩的,所以他想去看看那個被大家眾星捧月般,圍繞著的方中愈,到底有沒有辦法處理好這件事情?
他甚至還在想要不要進宮去見一見陛下,因為陛下說不定早就知道這件事情,或者說有一些什麼其他的方法。
但是到最後,他選擇了放棄,因為,如果這個時候他去宮中找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話,說不定會引起更大的麻煩,皇帝要是之前沒有想過,現在被他一提醒,豈不是害了方中愈。
做人難。
做好人更難啊。
兵部尚書齊泰齊大人不想這樣,可是他知道這確確實實是他應該做的,作為帝國的高層,他必須要為帝國負責任。
這個國家就是這樣的,別看現在表面上和和氣氣,但他知道,存在著危險。
所以一個強大的兵部,一個能夠掌控所有軍隊的並不是對皇帝最好的忠誠。
其他知道,他必須儘快的把這件事情處理好,而且要將大明的軍隊更加大,精英化,如今,除了北方邊軍和南方邊軍以外,恐怕根本就沒有更加強大的軍隊,衛所只能說比之前好,但完完全全比不上真正的邊軍。
上層的變動,和猜測與下面的百姓無關,百姓們如今都在現在的好生活之中,開始努力著規劃自己未來的日子。
朝廷的戶籍統計的越來越完善,至少不會像以前一樣有人造假,現在卡的特別嚴,雖然允許他們到處行商。
但是不允許他們隨意遷移。
必須要滿足相應的條件。
方中愈是見識過後世超大的大都市的,所以他感覺如今大明朝廷應天府可能會發展的更加大,但是養活一個這麼多人的大都市,對於它的後勤負擔是非常大的,所以方中愈並不希望太過集中。
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應天府的地位決定了,他一定會和其他的都是不一樣,就算是朝廷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也抵擋不住那些願意到京師裡來發展的人。
應天府現在管還的區域的規劃都非常的嚴格,必須要留夠更多的區域,以便後來做改變。
所以應天府的團隊可以說是非常的忙碌,他們不僅要保障現在京師裡生活的,這些百姓的生活還要保證,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