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做事的時候都會考慮後果,這個後果能否承擔,能否自己承擔。
對於不同的人,這樣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提到帝師,總是會有更多的話要講。
齊泰想了想,也不得不承認,黃子澄所遭受的不一樣待遇。
不是皇帝有什麼想法,只是方中愈做的越好。
黃子澄黃大人,當初的那些做法就是錯誤的。
既然如此,黃子澄大人的下場就很正常了。
雖然依然在朝廷裡,但是呢,不會有更高的權力。
手下人也對他敬而遠之。
這不是什麼不太道德的事情,只不過願意跟他接觸的,還是之前那一批真正與他關係好的人。
其他依附於他的人,現在都在老老實實的做的事情,當然更多的人也被他牽連離開了京師。
這件事情本來沒什麼兩樣,甚至是說在朝廷上,這是一個很正常的舉措,對於更多的人來說他們都能夠看透,只不過現在到了這種狀態下,齊泰卻有一些難受。
他也是帝師。
這種情況其實也顯得非常的現實,黃子澄黃大人多年以前也不曾想到,當初他那樣的針鋒相對,換來如今這樣的下場,朝廷算是奉養著他,但也沒有讓他有更大的發展。
當然對於他的個人交往和關係,朝廷並沒有阻止,也不會去幹涉,只要他不造反與朝廷就可以了。
兵部尚書齊泰搖了搖頭,把自己頭腦裡那種雜亂的想法拋開。
“方中愈不會成為黃大人,所以這一點也不會成立。
至於為什麼不會,你比我更加的清楚,希直先生現在還在。
這也不會成為皇帝會處置方中愈,或者方中愈會背離朝廷的證據。
這只是你個人的想法。
做不了真,也說服不了其他人。”
在某種程度上,齊泰同意他的說法,但仔細想來,這種說法處處都是漏洞。
但同時他也知道,就算是這種說法,也不能承認。
沒人能夠為承認這件事情擔負責任。
包括他自己。
也就是說,就算是有人猜測到了這些東西或者用這些東西去做一些事情,但一定不能出自兵部。
兵部的人要是摻合進來了,影響的可不僅僅是他,還有更多的人。
與軍權相關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危險品,甚至可以說誰碰誰死,在合適的規則呢,這些都沒有問題,可如果超越了這個規則,那麼基本上就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大人,大勢就是這樣,不能因為咱們不承認,他就不存在。
您在朝中多年,也很清楚自欺欺人並不是一件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這個時候您更應該看清楚這其中的利與弊。
太子和皇帝陛下不一樣,他和方中愈之間的關係可和陛下與方中愈的關係不一樣。
這是年齡,也是見識,更是機遇的體現。
朝中還有不少的大臣,有其他的想法。
這些人一直都存在著,小方大人並不是不能處置他們,只是搬著一個大義的名聲,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甚至陛下都不會支援小方大人在這件事情上有過多的操作。
也就是說,或許某一天,這些人就會成為支援太子殿下的重要力量,到那個時候,小方大人的處境可就不會好了。
道理您清楚。
陛下支援方中愈,不僅僅是因為,他信任方中愈,方中愈能在眾多的事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這只是原因之一,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的清楚,甚至是那些朝中的老臣們也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會任由皇帝胡來,當然這個胡來對大明百姓是有益處的。
更重要的是,陛下有過一次錯誤的決策,這個決策所造成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那次決策,差點丟了太祖高皇帝的傳下來的江山。
祖業丟了,有多嚴重,想必您比職下更加的清楚。
也就是說,陛下為了彌補這個錯誤,不得不做出更大的功績。
這才是他願意相信方中愈的最重要原因。
這些道理很多大人都懂,但卻不一定願意說出來,所以百姓們和那些年輕人們都認為皇帝無條件的相信方中愈是因為小方大人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有能力。
再到後來,小方大人表現的更好,陛下也就愈發的信任,這才有瞭如今的盛世。
這樣說,您能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