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在石縫中的竹子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天佑大明,我大明又出一位季迪先生之人物啊。此言一出,更是驚得天下人,畢竟那是不能提的一個人啊。
最開心的莫過於盧三森和盧雨兩兄弟了,越來越多的人到他們家吃臭豆腐,雖然可能吃不到,但是也帶動了其他菜品的販賣啊,反正就是三俊樓的名聲大的不得了,盧三森一家高興的不得了,再也沒有因為盧三森在外開店投錢而說教了。
盧三森慶幸自己昨天在聽聞盧雨的彙報後,迅速將此事宣揚出去,他事先並沒有去徵詢方中愈的同意,也絲毫未曾懷疑那首詩的來歷,在他的眼中,方公子的父親是帝師,他做什麼事都是應該的,因為他是方公子,三俊樓的東家,只要是他做的,那就夠了。
中愈在早上就得到了這個資訊,他搖搖頭,沒有說什麼,小事情,並不能影響他的心境,他知曉盧三森的用意,他完全可以打著他的招牌,告訴別人這首詩是他做的,但盧掌櫃沒有那樣做,這就足夠了,他很滿意,手下要是多一些這樣的人就好了。
也許命運總愛開玩笑,在這個大家都在看好詠竹石時,北方的戰事又有了新的變化,正月十二日,燕軍鐵騎從館陶渡過漳水,沿線官軍阻止不力,不久就來到了山東境內,引發了大量的難民潮,地方官府已經處置不了了。
訊息傳來,京師譁然,對於之前的謠言就更是相信了,不管是老百姓,還是拿著朝廷俸祿的官員,心裡都打起了突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天命真的不在王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