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燬的,希望老祖宗保佑全家幸福平安,中愈真是漲了見識,學到了不少。
上午的時候,中愈和家人一起做扁食,這是後世和餃子差不多的食品,當然他們做得更多的是湯包,看著這湯包,小巧玲瓏,做工精細,皮薄餡多,咬開皮,包內有少許油水,口感極好。吃個湯包,和和滿滿,一年就有好運氣了。
無論男女老幼,在節日期間都要用金箔紙折成蝴蝶、螞蚱等形狀的飾物,插在頭上,用於烘托喜慶氣氛,名為戴“鬧嚷嚷”。大的鬧嚷嚷有巴掌那麼大,小的如銅錢大小,看個人喜好,方中愈也拿了知了插在頭上
中午全家一起吃了團圓飯,小孩子們領了壓歲錢,下人們也領了紅包,該回家的回家,沒回家的晚上一起守歲。
明代的煙花爆竹已經有了相當高的製作水平,品種很多,還可以表現出逼真的花草人物等圖案。煙花從製作材料和形態上進行區分:用泥包裹的叫“砂鍋兒”;用紙包裹的叫“花筒”;能飛上天空的叫“起火”;飛上天空後發出響聲的叫“三級浪”;在地上旋轉的叫“地老鼠”,方中愈也帶著弟弟妹妹們玩起了煙花,這些種類前世也都見過,只是威力小了些,方中愈還偷偷留了幾隻,打算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搞出更大威力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