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反對,如若調糧北上,漕運何時能達,排程多少最為合適,從哪裡調運這些都是問題,在沒有合適的計劃之前,倉促調運只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恐非幸事。”
對啊,對啊,也有認為這個說的對的,反正大家都在自己領域內列舉利弊,決定權在陛下手中,不管爭議如何,先說出來就行,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當然,要是一不小心有了功,就更好了。
都督府的人出列上奏說,“懇請陛下優先保證軍糧,將士們在前線辛苦,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理應照顧他們,不應寒了將士們的心。”
這話引起了武將集團的支援,統帥部隊的,誰願意讓自己的軍隊困死,餓死,都是要盡力爭取的。
反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高高在上的建文皇帝,看著下方討論的人群,請了請嗓子,說道,“眾臣可有良策?”
下方一片靜寂,無人應答。
眾人面面相覷,討論討論事情可以,大家集思廣益,每個人說出自己擅長的,可要是拿出一個具體的可實行的方案,他們可沒那本事,牽扯到的部門多,他們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大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就在等著別人先發話。
建文帝看著群臣,有些失望,看來中愈說的是對的,朝中眾臣離開老百姓也太久了,已經沒有辦法從實際的情況來考慮事情了,朱允炆的心裡有些難受,皇爺爺傳下的江山,在這幫人的手裡,真的能保住嗎,而且自己犯的錯真的不能彌補嗎。
方中愈,對啊,這小子想法奇特,怪招頻出,或可能有解決之道,要不要問問他。
中愈現在還沒有資格列位朝堂,現在正在殿外侯旨,當然不侯旨,他也需要在殿外保衛,畢竟此時他的作用與其他的錦衣衛大漢將軍並無不同。
“方先生,不知中愈今天可有入值?”建文帝看著之前一言不發的的方孝孺問道。
方孝孺慢慢走出列班,“臣回稟陛下,中愈今日入值,此刻應當正在殿外執勤。”
“那好,快宣方中愈覲見。”臉上高興的神色立馬顯現,讓有些大臣不喜。
蘇公公聽見吩咐後,立馬唱名,“陛下有旨,宣錦衣衛總旗方中愈覲見。”
中愈聽見後,快速跨過殿門進入,一身豔麗的飛魚袍出現在大家眼前,而且他這段時間也越發的壯實了,一雙眼睛明亮而又透徹,給人眼前一亮卻又不好對付的感覺。
好一個貴公子,好一個方中愈,好一個狗特務,當然最後一句才是他們要說的。
中愈的鎮撫司是做什麼的,他們非常清楚,可是卻沒有辦法,連一心仁政治國的建文皇帝,都到了啟用太祖爺廢掉的錦衣衛鎮撫司的地步,這就說明事態已經非常嚴重了。
當然,朝中的大臣的臉色變化不一,有欣喜交加,很一心看重的,有不屑一顧的,有不管不問,不偏不倚的,總之,對於中愈這個人,他們很糾結,糾結原因來源於遜志報,大明報,還有三俊樓。
只看他做的事情,無一不是離經叛道,卻又有收效,仔細想來,卻覺也未嘗不可,只是,為何心裡有種怪怪的感覺,總覺的差了些什麼,又錯了些什麼。
“臣,錦衣衛總旗,方中愈,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中愈拜倒在朝堂之上,對於這些禮節,他發現皇帝陛下倒是不甚在意,只是文臣列屬頗有微詞,所以他現在是儘量做得規範些,不給他們挑刺的機會。
“愛卿平身。”
“謝陛下。”
“剛剛愛卿可聽見了眾位大臣的所奏之事,有個解決良策?”建文帝看著中愈,一臉希冀的問道。
中愈想了想,“回陛下,臣聽見了,臣認為諸位大臣說的都有道理。”
“朕要你說對策,沒讓你捧他們,難道朕不知道他們說的有道理嗎?”建文帝臉色一變,好啊,你這是要糊弄朕嗎?
中愈一看建文帝的臉色,心裡一緊,玩過火了,趕忙說道:“那容臣想想。”
“那好,朕等著,你就在這裡想。想不出來,今天就不退朝。”
中愈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是。”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跟有耐心,可是等了半個時辰,中愈站在哪裡閉目養神,沒動靜。
又等了半個時辰,大臣中有人按耐不住了,不過他有沒有好的主意,主要是這站的太累了。
“你說,這方中愈要幹些啥,怎麼還不說?”
“對啊,陛下居然答應,不想出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