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朱允炆和方中愈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討論,甚至兩個人的想法也是會有出入,但是最終還是會說服彼此,也就是一個妥協的過程方中愈知道自己所說的話,在很多時候會影響到皇帝朱允文,所以他儘量選擇一種對整個帝國影響最小的方式來勸說建文皇帝,朱允文同時也希望皇帝能夠透過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因為他的話來真正的影響到他,然後讓他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建文皇帝朱允文現如今所做的很多決策都是因為方中愈的影響,可是方中愈已經儘量減少私人感情在這裡面所扮演的角色長度了,從他的角度上來講,他更希望自己能夠透過簡單的方式讓這些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朝廷所做的這些事情並沒有帶來任何的不安定的影響。
“你說的很對,朕其實也非常的贊成,朕之前也清楚朝廷不可能完完全全依靠強勢的鎮壓來讓更多的朝廷官員做事,同時也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可以完全的把朋黨之爭消滅掉,雖然現在看起來朝廷之中並沒有太多的人有太多的鬥爭,可是朕知道他們依然在暗自的較著勁。”
這一點還是非常清楚的,道理也非常的簡單,因為他們可以號召別人來學習,如何將自己的慾望壓制住,可是其他人就能夠這樣想嗎?你做了官,有家人親戚朋友來找你幫忙,你幫還是不幫,你是有限度的幫還是毫無底線的去幫,這都是問題,大明帝國人口千千萬,遇到這樣的事情的人會有很多,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像朝廷的高階官員一樣,能夠堅守住自己的本心,甚至可以說難道他們就能保證自己的屁/股一定乾淨嗎?
皇帝朱允文又何嘗不清楚,之前他們努力的做著那些事情,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可是現如今這樣的情況依然出現了,對於這一點他不太滿意,可是又解決不了,畢竟新一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對於那些年老的官員多多少少會有些想法的,因為他們覺得這所有的事情就和之前一樣,朝廷努力了那麼久,並不意味著他們就需要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做,所以最終帶來的就是大量的麻煩,而這種麻煩依靠的就是他們之前所面對的那些。
“朕也清楚,沒有辦法阻擋那些年輕人有這樣各種各樣奇怪的想法,同時也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和老一輩的人做著針對,可是朕又不可能為了他們把所有年紀大的官員全部都趕出朝廷,如果真那樣做的話,以後還有誰真正的願意為朝廷做事呢。”
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探討的就是這些,對於他來講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可以不現在做的,至少他可以把這些事情留著讓後來的人做,可是他也非常的清楚,如果他真的要這樣做的話,最終可能會積攢出太多太多的問題,最終這些問題會影響到整個大明帝國的穩定,那這樣做的話就有一些得不償失了,所以他必須要保證現如今的情況,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陛下,其實如果沒有辦法解決的話,還是順其自然的好多年之後這樣的事情就可以完完全全的解決了,因為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那樣的境地,等他們真的到那個境地,就會明白自己當年做的有多麼的傻。”
方中愈也沒有太好的主意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只能希望建文皇帝朱允文去等去真正的等的那些人自己成長自己明白。
方中愈很想告訴建文皇帝,朱允文一句話存在即合理,沒有一個朝代能夠完全杜絕,那麼也就意味著同黨之爭是合理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他們就是朝廷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朝廷現在的執行可能會出現其他的問題,也就是說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總要有人去做的。
對於方中愈這一番說辭,叫我皇帝,朱允文真的只能沉默,是啊現在看起來確確實實沒有任何的辦法可以解決,那就只能等了。
不過這些年來,他以最大的限度杜絕了這樣情況的產生,已經讓他非常的滿意了,畢竟朝廷的官員們同心協力的做好了現如今朝廷發展的事情,那就是將大明帝國的疆域整整擴大了一倍不止,同時佔領了大明南洲大明北周,將整個海上航線完全控制在自己手裡,這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超越了歷朝歷代,光憑這些功績來講方中愈在裡面起到的作用就已經非常的不少了。建武皇帝朱允文被稱為千古一帝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只不過需要其他人的認可罷了,但不管那些人認不認可,這樣的名號終究是會掛在他的名下的,也就是說歷史書上一定會寫下這濃重的一筆。
“算了算了不說了,馬上就要到泉州府了,朕也想聽聽大都督在那邊到底做了些什麼,同時我也想知道朝廷為什麼有不少的人開始寫摺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