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事情是不需要別人認可的,那就是耍嘴皮子。
只要你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你之前確確實實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弄成一套理論,那麼你都可以用來說服他們,甚至可以稱之為忽悠,畢竟對於更多人來講,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這樣的話成功率就會高了許多。
方中愈的一句話讓建文皇帝朱允文陷入了沉思,建文皇帝朱允文一直都在回想這些年來朝廷所發生的事情,甚至他對於自己統治下的大明帝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佔領的領土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都感覺到沾沾自喜,這不是一個貶義詞,他確實沾沾自喜,只不過到後來讓更多的人卻覺得這所有的一切是有問題的。
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些溫暖存在的,方中愈一番話讓靜兒還地注意文陷入了沉思只不過這個時候方中愈卻沒有心思真的說,自己高興一番畢竟對於他來講這所有的一切都只不過是他們倆彼此經歷的一番過程。
方中愈也確實沒有必要去高興,畢竟對於他來講見過皇帝朱允文,如果是一個明君的話,再好不過,如果是一個昏君的話,他也得想方設法讓他在昏君的路上走得慢一點,至少不要走得太偏,朝廷的官員們還能透過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將這一切班轉過來。
這樣的事情似乎聽起來有些誇張,但事實就是如此,這些年來他們也確確實實是這樣做的,大明帝國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不僅僅有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功勞,還有很多很多人的功勞,不管是朝廷官員還是天下百姓,還是那些默默在隱形戰線上奮鬥的人。
這些年來事情就是變得這樣,時間其實是過得很快的,一天一天一又一天,所有的人都努力的做好手中的事,最後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朝廷一直都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雖然沒有人給他們答案,但真正的經濟基礎告訴他們,如今大明帝國在各方面都有著巨大的發展。
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實也告訴他們,所有的事情都變得和之前不一樣,但大家都清楚所有的一切最終會帶來些什麼,這就是他們之前所知道的東西。
朝廷所不清楚的,百姓們清楚,百姓們不知道的朝廷又比他們知道清楚,沒有陰謀詭計,沒有更多的算計,這是他們希望在對待朝廷百姓的同時,讓他們能夠真正的感激大明帝國,把大明帝國當家,有家才有國。
這樣的宣傳,其實一直都在做宣傳部,這些年來做得非常的好,凡是有大明百姓的地方都有著他們的蹤跡,不管是採訪那些邊疆戰士還是貧苦的老百姓,還是真正的紮根於一線的基層官員,他們所有的人都用著自己最好的方式來向整個帝國百姓傳達他們所知道的故事,朝廷在這方面不限制百姓們去讀書,不限制那些孩子們往更高的層次去學習,只希望他們在學成之後能夠為帝國做出改變做出貢獻。
建文皇帝朱允文在沉思是的他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在之前方中愈的住,眾多論作之中多多少少都提到了這些話題只是那個時候朝廷還沒有發展到那一位所以他自然不會想這些事情。
只是如今事情,到了和之前不一樣的地步因為發展的太好因為知道的事情太多所以更多時候他們還需要考慮一下這些的和之前的不一樣更多的時候現在他們比較自由。。
這樣皇帝朱允文相信如果現在他把這個話題丟擲去將會有無數的人想方設法會去認證這兩個觀點的正確性因為他已經遇見了太多太多大多數人意見不一致的,最終都會迴歸到兩個方面不是正就是反。。
當然也還是會有一部分人選擇中立,什麼都不管,既不支援左邊也不支援右邊,可是對於更多人來講,他們心裡其實很清楚的,那就是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講,這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很簡單,誰做得好他們就跟著誰,所以不存在自己到底支援誰,還是不支援誰,誰能讓他們賺錢就跟著誰。
這樣的想法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太仗義,可是事實就是如此,大明帝國這些年來就是依靠這樣的事情才不斷的發展向前的。
朝廷的官員如今已經沒有太過明顯的派系,他們更多的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現如今的他們不再可能像之前一樣將最終的權力集中在一個人的手上,只能透過大家分散的權力來換算出更多人來讓更多能力的訴求達到,只不過這些年來朝廷一而再再而三的控制了這種狀況的發生。
不是說這樣的事情就完全沒有,大明帝國依然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畢竟大明帝國實在是太大太大了,很多人想要把事情辦好,多多少少都會做出一些妥協,只是這種妥協沒有像之前一樣,日照國語同時也沒有那麼的平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