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似乎對於現在的方中愈實在是要求太高了。
方中愈來到大明的這些年中,其實多半的時間是在奔波中度過的,剛開始平叛戰爭的時候,他去了最遠的地方是北平,後來他又去了西北,在那裡和肅王有過一番交談,甚至還去沿線看了看,看了看那些曾經成為戰略要地的地方,也看了看如今在大明帝國統治下的草原。
放眼望去,那些地方如今都已經成為了大明最好的牧場,可是,這依然需要更好的發展。
朝廷這些年來投入了不少,可是人口越來越多,但大多數百姓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雖然糧食也越來越多,可是消耗也同樣越來越多了,畢竟有發展有支出,如果生產跟不上的話,最後還是會帶來更多的麻煩,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來朝廷一直在強調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這些方式,都在努力的改變大明帝國百姓的現狀。
方孝孺擔心方中愈離開太久會後果與自己兒子,或者是女兒見面的第1個機會,以後會留下遺憾,可是方中愈卻不這麼想,這些年來恐怕有無數的家庭遭遇過他現在所面臨的情況,但是那些人依然毅然決然的去了他們應該去的地方,不管是工作崗位,還是遠赴他鄉,總之,所有需要他們去的地方都會有無數的人參與。
普通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甚至在他們眼中那就是盛世。
盛世來臨就是現如今這種狀況,只不過在這種盛世之下是有更多的人要付出。
在最開始的時候,方中愈只是想呵護好自己的小家,讓自己家族的命運在那一段時間得到改變,再到後來別人的付出,別人的呵護讓他越來越成長,成長的越快的他就不得不為以後的事情考慮,這也是為什麼,他一步一步最終走到了朝廷的前列。
當初如果他沒有收到駙馬爺梅殷,魏國公,徐輝祖,兵部尚書,齊泰,工部尚書鄭賜,還有刑部尚書暴招,前議事長張大人,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和支援,沒有他們的呵護,方中愈也走不到現如今這一步。
正是因為如此,他也需要給這些人交代,一個人成長的越快,肩上的擔子也會越重,所以在這個時候,不管他怎麼想,其他人總是會希望他擔負起這個責任的。
朝廷在有些時候並不講道理,這種道理源於一種潛規則,那就是大家都相信能人是要多承擔一些吧,就算是讓其他人分擔,恐怕他們也做不到。
“好吧,既然你能如此想,為父也就不管了,不過你還是要多考慮一些,能夠早回來就儘量早回來,現如今朝廷對各地的交通四通發達,就算是南巡恐怕也耽誤不了時間,就怕陛下一時興起,想要去看一些更多的東西,在路途或者是事情中耽誤了時間,只要沒什麼意外發生,想必在接下來也還是比較順利的,不過這畢竟是一件大事,不可能什麼事情都依靠想必,咱們大家在這裡猜,自以為是來考慮事情。
你還是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搞清楚,至少讓陛下不再操心,也不會受到傷害。
南巡路途之中,一路遙遠,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為了避免各種各樣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你必須要做好十足的把握。
陛下,在這段時間恐怕還要檢閱軍隊,甚至恐怕還要去看大明海軍,帝國海軍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你應該更加的清楚,可是民間風文,帝國海軍的風氣並不怎麼好,所以這件事情恐怕會成為一些事情的導火索,到那個時候,你還必須要考慮這些事情。
大都督童俊,雖然之前跟你關係不錯,這些年來你們也有書信來往,但是它畢竟背後還牽扯著其他人的力量,那些人這些年似乎沉寂了不少,可是帝國已經到這個樣子了,不排除他們會在以後發育,所以呀,你還是要多考慮一些。”
方中愈聽到自己的父親提到大都督童俊,其實他還是有些詫異的,畢竟你父親這種最新研究文學和思想的人的眼中,畢竟不太喜歡軍事力量,那些都是戰爭利器,是為打仗而存在的,他們想著無數的辦法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訓練,最終的結果只是為了讓他們把自己的本事用在戰場上,所以他們學的都是殺人的本事,像這樣的情況,這些以儒家道德束縛己深的人,基本上是不會理解的。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多多少少還有一番關注甚至在這個時候說出了這一番話這足以是在告訴他要多注意一下軍隊的情況。
似乎是感覺到了方中愈的差異與好奇,方孝孺捋了捋自己的鬍子說道。
“不要如此的小看你的父親,我雖然我一直反對戰爭,可是真到了一定的時候,戰爭能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