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做事都是有他的目的的,他們這些人目的性就更強。
回到這一刻,對更多人來講其實是不一樣的,大明帝國能夠走到現在這一步不代表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想的,但是隻要是能夠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人,他們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需要些什麼,又要做什麼,在某種情況下他們更知道自己在接下來的一刻到底要怎麼做。
故事發展到現如今這種狀況,很多人其實已經不太在意了,除了之前各種各樣震撼的事情發生之後,對於現在不管誰提出任何樣的事情,只要能夠說得過去,那麼他們就不會感到太過的驚訝。
工部尚書鄭賜提出的這個計劃,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要維護皇權同時,也是要讓公佈,在建築史上留下巨大的一筆。
大明皇宮是歷代工匠的傑作,這些年來不斷的修繕擴張能做的事情以及很多甚至可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很多人都認為,它是存在的非常有必要的一項傑作,對於更多人來講,他們更希望這個東西存在是因為他們這些人所努力最終換來的。
在場的很多官員都意識到,工部尚書鄭賜恐怕也是想為自己留下一項功績,如今。原兵部尚書齊太齊大人已經升職,他們這些人要麼往上升,要麼就要離開朝廷中樞,所以現在看起來似乎離開朝廷中樞的機率要大一些,所以在他離任之前想要為朝廷留下一件更大的建築,我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到現在看來,恐怕這就是他的打算,要在自己的任上,為大明帝國朝廷中樞修建一座巨大的議事大樓,為整個朝廷留下民族比較可靠的,處理朝廷正式的地方。
當所有人都理解之後,也就沒有人覺得這個提議有什麼不妥了,畢竟如果他們也到了這個地,自然是希望這件事情能夠不斷的做下去的。
其他人也清楚,如果這件事情是他們來做的話,也是這個樣子,所以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這些人所做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分別。
他們都知道自己的位置會有盡頭,雖然也不斷的爭取,可位置就那麼多,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走上高位,那麼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在自己的任期內做更多重要的事,所以讓百姓銘記,足以讓百官都知道這件事情到底有任何的好處。
“陛下,這座大樓修建之後就算是多年之後,也只需要對他的主體建築進行一些修繕,便可以了而不需要大量的修改,也就是說,這些事情在這個時候還是非常有助於把這些事情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的。
臣等做過推算,以目前來說對於皇宮的修繕和對於各部門辦公場所的修繕所花費的銀錢,也足夠建造這樣一座新的議政大樓了。”
工部尚書鄭賜說完之後還拿出來了具體的推算過程,分給建文皇帝,朱允文和在場的大人們檢視,也就是說他在這件事情上已經做足了充分的準備,至少他要保證所有的人都會支援他這一項方案,而不出現任何其他的問題。
在之前他沒有告訴太多的人,那些人基本上都表示了支援,因為不管是對於他還是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講,只要有人願意幫助或者說在某些方面點頭的話,他們其實是能夠做很多事情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年來所有人都在經歷了這一切,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夠真正的走上高位,大部分人雖然驟然得到升遷,但前途實在是有限。
朝廷不是沒有能力去佔領更多的地方,只是因為人手實在是不足,至少合格的官員是不足的,就算是不斷的提高那些利源的身份地位,甚至是啊,將更多的潛力歸於地方讓地方去控制,也沒有辦法彌補出如此巨大的人員虧空。
“真有如此厲害?”
建文皇帝,朱允文聽到這一番話,確確實實有一些觸動,畢竟如果真的能夠在用這一筆錢建造一座議政大樓,而以後的日子只需要進行修繕,不需要在另外的話費贏錢的話,他覺得倒是划算的,畢竟為了大明帝國的長治久安,一味的勞民傷財,可是不合適的現如今百姓們安居樂業,多多少少還是需要他們付出一些的,況且如果他們做得太過分的話,百姓也會想方設法的推翻他們,這可就不划算了。
更何況的是,其實他說的也是正確的,皇宮畢竟是皇權的象徵,雖然說義正,沒有那麼多的問題,但來來往往的人多了,朝廷的規矩也就會受到侵害,有一旦有了漏洞,最終可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這不是他們想要的,既然如此,那就必須保證朝廷在這件事情上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陛下畢竟這些年來有無數的人做了這樣的事情,現在咱們能夠走到這一步,已經是非常不易,如今朝廷有